正文 第26章 活著就要活潑潑的(4)(2 / 3)

這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要知道,黃檗說這話時,正是中唐禪宗大盛時,廣東、福建、浙江、湖南、江西,都是禪師雲集,尤其是黃檗所在的江西,更是禪宗第一勝地,一個個超重量級的大師依山靠寺,講法傳禪。

可是,黃檗為什麼要說“大唐國裏無禪師”呢?乍一聽來,這倒很像是故意賣的一個破綻。果然就有不怕死的“魚兒”來咬鉤了。一位禪僧不服氣,站出來說:“大江南北,四方叢林,眾多德高望重的長老都在領眾修禪,為什麼和尚你卻說沒有禪師呢?”

這僧一問,黃檗便輕輕轉了身:“不是說無禪,隻是無師。”黃檗禪師一句“大唐國內無禪師”,可以說是氣吞山河,語爍四海。一方麵說明他遺世獨立,自視甚高,見地高拔,雄視天下禪師;另一方麵,他此舉如同丹霞禪師燒木佛一樣,不是為了驚世駭俗,而是為了剿除學人對祖師的過分迷信、依賴,總幻想著毫不費力,聞聽師父一言半句便幡然頓悟,這如何能是修禪之道?

景深

禪,是活生生的,隻有凡聖兩忘、尊卑雙泯,才能進入高度自由的思想狀態。潭州的智賢禪師在過年的晚上小參時說:“一年過去了,山寺貧寒,沒什麼東西和大家分享。老僧我煮一條露地白牛(佛性),蒸黍米飯,熬野菜湯,用小木頭生火,大家吃了,唱著田園小調,什麼事都不做,倚著別人的門戶,傍著別人的牆,就恰好被那些人叫主人。”

到了深夜,有弟子稟報,說:“縣裏來了一個公差,要抓和尚。”智賢禪師問:“為什麼?”弟子道:“說是和尚殺牛沒有交納皮和角。”

那時候,宰殺牲口要以皮為稅的。逃稅,當然會受到官方懲戒。智賢以煮露地白牛誓喻修行,弟子便以此為契機,來與師父交鋒。

智賢禪師如何能栽在弟子手裏?隻見他取下頭上的僧帽,扔到地上。弟子撿起來,剛想向外走,他從禪床上跳下來,當胸抓住弟子,大聲叫喊:“賊,賊!”

弟子將帽子給他戴在頭上,說:“天冷,暫且還給和尚。”智賢禪師哈哈大笑,弟子也微笑著退了出去。智賢扭回頭,得意地看著自己的侍者、後來有名的法昌禪師,問:“這個公案怎麼辦?”法昌說:“潭州的紙很貴,一張狀子就算了。”老和尚費盡心機掙來的風頭,被這個家夥輕而易舉地順手奪去了。仰山慧寂有一個弟子叫南塔光湧。他外出行腳,在參謁臨濟祖師悟道之後,又回來拜見仰山。仰山慧寂問他回來幹什麼,他說來看望和尚您。仰山就開始興風作浪,非常奇怪地問道:“你可看見和尚了嗎?”

“看見了。”南塔光湧說。他藝高人膽大,敢於橫身虎口。仰山語驚四座:“和尚像不像一頭驢?”“我看你也不像佛!”南塔斷然說。“你說我不像佛,像個什麼?”

南塔就像一位身懷絕技的好舵手,能乘長風破萬裏之浪,隻聽他說:“如果一定要說像什麼,那和驢有什麼區別?”

仰山大師一聽,對他大加讚賞。說他凡聖兩忘,妄情盡除,真正的本性已經顯發,是肉身菩薩。

南塔光湧之所以被他的師父稱為“肉身菩薩”,是因為他悟到古佛無所似,也無固定形象,無一定處所。可以說,這一見解體現了禪宗的根本精神。

心語

古人雲: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經師,即精通四書五經的人,他們能把書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講解得明明白白,能把知識原原本本地灌輸給你。人師,不一定傳授給你多少知識,但他一定會培育你的品格、修養,教導你做人的道理。能夠做人,就能夠做事,這才是真學問。

中國禪宗的師徒關係,更為奇妙:“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教育,是為了一代更比一代強。一個學生的學問、見解跟老師一樣,猶如原地踏步;隻有在老師現有學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超越,才稱得上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