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活著就要活潑潑的(4)(3 / 3)

為了培育後人勇往直前的果敢精神,鼓勵弟子們衝決思想觀念與精神束縛的羅網,禪宗祖師更建立了“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的大機大用。

我們看唐宋時期的禪師們,個個生龍活虎,人人奮發昂揚,師徒之間、同參之間,上演了一幕幕歎為觀止的活報劇。他們別具一格的言行,看似奇奇怪怪,但實則透露著一種決絕的自由精神。隻有徹底掙脫精神束縛,才能激發出全部的智慧和能量,獲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

禪宗心中尊師,但眼中又“無師”。這本質,是勇於衝決權威的束縛。這是禪的獨特魅力所在。其傳達的精神,對現代人有著極大的啟示。

這很容易叫人聯想到當下。這些年來,在我們的國家裏,為什麼難見真正意義上的大師--科學大師、國學的大師……在學術創新上的人才鳳毛麟角?歸其根源,自然有教育的問題。

但這個問題不是具體、單個的問題,而是從很小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就被一種固有的觀念所束縛。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到現在仍是應試教育。一個寬鬆、可以自由生發的教育環境,離我們的學生仍然很遠。

這是教育的束縛。教育如此,我們的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活在一個被畫好的圈子裏:上學,工作,買房,結婚,生子,然後再忙孩子上學,忙孩子的工作,忙孩子的房子,忙孩子的婚姻,忙孩子的孩子……一忙幾十年,到最後也不知道這一生到底是為什麼而活。似乎跑題了。但禪的智慧告訴我們:說的是一回事。

〔1〕依止,依托、依附之意。

〔2〕釅(yàn),濃,味醇。

〔3〕新羅(503-935年),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後被高麗統一。

〔4〕徐光啟,明末科學家、政治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

〔5〕《崇禎曆書》,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為改革曆法而編的一部叢書。它從多方麵引進了歐洲的古典天文學知識。徐光啟主編,湯若望參與翻譯了歐洲天文學知識。

〔6〕《崇禎曆書》未及正式頒行而明朝已亡。清初,湯若望將它進行刪改壓縮,進呈清政府。清政府把它改名為“西洋新曆書”,並且根據它的數據編製曆書,叫作“時憲曆”。

〔7〕南懷仁,生於比利時,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8〕戴進賢,德國天文學家,1717年(康熙五十五年)來到中國,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

〔9〕粥飯僧:隻吃粥飯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本為僧人自謙之詞。

〔10〕出自周夢蝶《孤峰頂上》。

〔11〕僧團,由佛教出家僧侶所組成的團體。

〔12〕尊宿,指年老而有名望的高僧。

〔13〕繡墩,陶製或瓷製坐具,常有鋪錦披繡的,故稱“繡墩”。

〔14〕《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所說的經典。

〔15〕硨(chē)磲(qú):一種珍貴的海中生物。

〔16〕廓周沙界,指無邊無際的大千世界。

〔17〕伽(qié)藍:僧眾所居住的園庭,亦即寺院的通稱。

〔18〕駐錫,指僧人在某地居留。

〔19〕瓠(hù),即葫蘆。

〔20〕戒牒:古代僧人的身份證明。

〔21〕入滅,指佛陀、高僧、聖者之死。

〔22〕引磬:寺院中使用的打擊樂器。

〔23〕法華三昧,又作法華懺法、法華懺。即依據《法華經》及《觀普賢經》而修之法。

〔24〕遊方,指僧人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25〕坐化,指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