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黃檗也太過分了,一連打了朕兩巴掌!”宣宗憤憤不平地說。裴休說:“那是師父的慈悲心切呀!”“他打得朕眼冒火花,這還叫慈悲?”裴休耐心解釋說:“他老人家是以激烈的手段打掉皇上心中的分別呀!您回想一下,那時,師父打您的一瞬間,您心裏是不是不再做任何思維?大腦裏是不是一片空白?在那個時候,您還分別拜佛與不拜佛的差別嗎?是不是在那當下感受到了一種前後際斷、靈明不昧的禪境?可惜,機緣不巧,皇上當麵錯過去了……”
原來如此!宣宗直到此時,才明了黃檗慈悲過人。他雖然貴為天子,卻是個知錯就改的人,提起朱筆,將“粗行沙門”劃掉,重新題寫了四個大字:斷際禪師。
景深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幾個最好的皇帝之一。《舊唐書》說他“使權豪斂赦,奸臣畏法,宦官收斂,刑政不濫,賢能致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資治通鑒》稱他,性情聰敏,明察秋毫,沉默惜言,接受勸告,珍惜賞賜,忍辱負重,勤政愛臣,厲行節約,因此他在位期間被稱為“大中之治”。直到幾十年後,唐朝滅亡,人民對他仍十分懷念,將他與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相提並論,稱之為“小太宗”。唐宣宗李忱之所以能在唐王朝江河日下的情況下中興朝綱,挽大廈於既倒,與他早年的磨難有極大的關係。而他特殊的經曆,讓他從令人墮落的宮廷生活中跳了出來,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轉變。
李忱是唐朝第十四帝憲宗之子,他的哥哥繼承了帝位,即穆宗。他從小很聰慧,也很頑皮,十三歲那年,一天早朝後,搗蛋的他跳上皇帝的寶座,一邊調皮地做鬼臉,一邊作揖。大臣們說他是“心風”。穆宗對他的頑皮舉止毫不在意,撫摸著他的頭說:“我弟弟倒像一個參禪的料兒。”
穆宗過世之後,其三個兒子相繼即位,也就是敬宗、文宗、武宗。這三個侄子對他們的叔叔光王李忱十分猜忌。李忱為了活命,隻好裝傻充愣,隱藏自己,所以,宮裏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反應遲鈍的傻子,經常被侄子們戲弄、開涮。武宗對他更是倍加淩辱,叫他“癡漢”。有一天,武宗痛恨他曾戲登父親的龍床,將他打得奄奄一息,然後往他身上倒屎尿,想置他於死地。太監仇公武暗中相救,將他從廁所裏撈了出來,悄悄送出了宮……為了免遭毒手,掩藏行跡,李忱一路南逃,到了香嚴智閑禪師那裏,遂即削發為僧。智閑帶著他四處遊曆參學,在百丈山待了很長一段時間。過廬山,二人在觀看著名的瀑布時,麵對如此秀美的山川,智閑詩情大發,吟誦道:“穿雲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出處高。”僅僅吟了兩句,智閑便故意沉吟起來。他是借穿雲透石的廬山瀑布,比喻李忱的出身高貴,不同凡俗,也是借此來試探他出家的真實心思。
李忱是一個極聰明的人,他十分明白智閑的意思,隨即續吟兩句:“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他以詩言誌,用廬山瀑布來寄托自己誌向高遠,抒發了他對重歸權力中心的信心。
智閑對此默記於心,知道他誌在九五之尊的廟堂,終究不是禪門之人,所以始終沒有給他受具足戒,一直是沙彌之身。李忱雖然未能參禪開悟,但他在禪宗叢林生活多年,對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勤勞節儉,上下均力,立法防奸,慎護譏嫌,注重道德,有違必究”等等禪宗規矩耳熟能詳,身體力行,得益甚多,為他後來借鑒治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佛教的大乘菩薩精神,對他的思想亦產生了重大影響,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等菩薩入世的方法與準則,在他的施政過程中隨處可見。所有這一切,為他的“大中之治”做好了理論準備。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日,唐武宗因服用道士的“靈丹妙藥”中毒不起後,李忱被手握禁軍大權的宦官馬元贄等接回宮中,並於當月二十六日登基,是為宣宗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大中”。
宣宗李忱非常羨慕禪宗寺廟裏的民主作風,所以當上皇帝之後也很喜愛聽取反對意見。凡是諫官們對時局的批評,監督院官員對他所下詔書的反駁,隻要所言有理,他從來不顧忌自己的天子龍顏,都會否決自己的意見。每當看高級閣員的奏章時,他必定要洗手焚香,就像拜讀聖賢書一樣畢恭畢敬。
當時,宰相馬植為了討好宣宗,刻意巴結扶持李忱登上帝位的馬元贄,與他認作同宗。唐宣宗知道以後,第二天便免除了他的宰相之職。
有一次,唐宣宗在渭河之畔打獵,遇到十幾個老人在佛寺裏燒香禱告,祈求佛祖保佑他們的縣太爺李君奭(shì)。他回朝一查,李君奭果然政績優異,馬上提拔他到懷州任刺史。宰相們推薦李遠為杭州刺史,李忱不同意,說:“我看過他的詩,記得有一句:’長日惟消一局棋‘。這樣的一個人,怎能當好刺史呢?”宰相說是詩人的誇張,事實並非如此。宣宗這才勉強同意讓他試任,以觀實效。
唐宣宗對娘親十分孝順。他的舅舅鄭光在他當皇帝之前就已經擔任了平盧、河中節度使。李忱曾與他談論為政之道,發現他見識膚淺,很是不高興,就將他留在了京城,任了一個既無權力又無實惠的閑職。娘親多次為鄭光求情,強調舅舅貧窮,應該任一個有權有勢的肥缺。幾乎對娘百依百順的宣宗這次卻鐵了心,隻是賞給了舅舅一些錢財,但自始至終再也沒有讓他擔任治理百姓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