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完整的人生少不了磨礪(1)(1 / 3)

1.成全他人成就自己

義玄從大愚處回來,恰逢師父黃檗禪師站立在山門外,不知是在等待別人,還是早就預料到他會回來。義玄見到黃檗,倒頭便拜,腦門兒磕得咚咚響,他對師父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黃檗說:“你這家夥,走了又回來,來回折騰個什麼?你有完沒完?”義玄動情地說:“隻因為您老人家苦口婆心,教導恩深。”黃檗問:“你去參見大愚,他都說了些什麼?”義玄將他在大愚處的前前後後告訴了師父。黃檗說:“大愚這老兒,多嘴多舌!等他下次來了,看我怎麼收拾他!”義玄聞言說道:“等什麼下次,現在就打!”“啪!”說時遲那時快,義玄一躍而起,黃檗臉上早挨了一巴掌。黃檗捂著腮幫子,說道:“你這個瘋子,膽大包天,竟敢在龍爪上剝鱗,虎口邊拔須!”

義玄毫不示弱,衝著黃檗大喝一聲。這一掌,驚天動地;這一喝,暢快淋漓。這時的義玄,已不再是離山之時那個綿綿無力的懵懂小兒,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偉岸齊天,頂天立地,與佛陀,與曆代祖師,與自己的師父,無二無別。義玄大悟之後,先打大愚,後打黃檗,看上去無法無天,但實際上,隻有精神獲得了徹底自由的禪者,才有如此氣概。他的後世子孫白雲守端讚曰:“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有意氣時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此後,黃檗希運與臨濟義玄師徒展開了一次又一次鬥機法戰。一方麵,黃檗並未因義玄的開悟而放鬆對他的考驗、錘煉,可以說是鞭策入微;另一方麵,義玄大悟之後,隨處做主,顯示出羽毛豐滿、一飛衝天的豪情壯誌。

一日上午,黃檗召集僧眾鋤地。他回頭,發現義玄空著手,便問他:“你的鋤頭呢?”

義玄看著師父,說實也是說虛:“有一個人拿去了。”“你靠近些,我和你商量點事。”等到義玄走過來,黃檗豎起鋤頭說事也說禪,“就這個,天下人都拿不起。”義玄劈手將鋤頭搶了過來,並豎在手裏,說:“天下人都拿不起,為什麼到了我的手中?”“今天自然有人鋤地了。”黃檗一笑,轉身回了寺裏。

下午,義玄繼續帶領大家鋤地。他看到師父來到地裏查看,就停下手中的活,拄著鋤頭站立不動了。

黃檗說:“這漢子幹活累了,都快睡著了。”“我連鋤頭都沒動一下,累個什麼?”義玄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黃檗舉起手中的拐杖就打。誰知,義玄年輕力壯,手疾眼快,一把接住了拐杖,順手一拽,把黃檗摔了個嘴啃地。黃檗老胳膊老腿,哎喲了一陣子,讓弟子扶他起來。弟子邊攙扶黃檗,邊憤憤不平地說:“師父,你怎麼能容忍這個無法無天又無禮的瘋子呢?”

於是,黃檗揚起拐杖,狠狠打了下來。不過,他打的不是義玄,而是那弟子。莫非,這老漢糊塗了不成?如此不分青紅皂白!

義玄卻不肯善罷甘休,用鋤頭在地上挖了一個坑,看著黃檗說:“別處火葬,我這裏活埋!”黃檗一聽要被自己的弟子活埋,臉上反而洋溢著喜滋滋的微笑。義玄自從二次回山之後,一有時間,就到山上栽種鬆樹。冬去春來,昔日的荒山野嶺被他裝點得鬱鬱蔥蔥。黃檗問他:“深山裏栽那麼多鬆樹幹什麼?”

“一為山門造風景,二為後人樹榜樣。”義玄說完,將頭在地上搗了三下。黃檗說:“雖然如此,也已晚了,你已經挨了我三十棒。”義玄又向地上搗了三下,而且嘴裏發出噓聲。這次,黃檗認可了,稱讚說:

“我的宗法到了你的手裏,一定會發揚光大,盛行於世。”黃檗養育出了義玄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宗師,自然是高興得歡天喜地。有時候,大白天,義玄不去打坐,而是在睡覺,黃檗看見後,用禪杖在床頭敲了一下。義玄抬起頭,見是師父,理也不理,繼續呼呼大睡。黃檗又在床頭敲了一下,就走了。他來到相通的另一間僧房,發現首座睦州道明正在打坐,便說道:“那一間裏,義玄正在坐禪,你在這裏胡思亂想什麼?”

義玄明明是在睡覺,黃檗卻說他在坐禪;而道明的的確確是在坐禪,反而說他在胡思亂想,難道黃檗真的是在故意顛倒黑白?

道明說:“你閑著沒事瞎嚷嚷什麼?”黃檗第三次敲了敲床頭,走了出去。

義玄表麵是在睡覺,實際上入於甚深的禪定中。黃檗心切,兩次敲床頭,使他驚起再驚起,目的是叫他不但能隨時入定,還得會隨時出定。而道明是位心開眼明的過來人,此時隻要做個冷眼旁觀的無事漢:你們師徒倆糾纏不清,與我何幹?

又一天,義玄在僧堂裏坐禪,看到師父走了進來,便緊緊閉上了雙眼,裝作沒看見。黃檗見狀,裝作一副害怕的樣子,起身回了堂內。義玄隨即跟進去,向黃檗叩頭致謝。

黃檗為何故作恐懼狀?表示後生可畏,對義玄的禪定深密、功行純一給予認可。義玄受到老師的誇獎,自然要以磕頭表示感謝。這時,道明恰巧也在堂內,侍立在黃檗身側。黃檗大概是高興得過了頭,情不自禁地扭頭對大弟子說:“義玄雖然是個年輕後生,卻已經開示悟入了佛之知見。”

黃檗與義玄心心相印,道明在一旁看得十分真切。黃檗老牛舐犢,難免做得過了頭,所以道明諷刺道:“老和尚你腳跟未點地,卻為一個後生做證明!”是啊,黃檗愛徒心切的表現,有違於禪的凡聖雙泯、愛恨兩亡的旨意。黃檗自知理虧,抬手在自己的嘴巴上打了一巴掌,一來懲罰自己言多有失,二則表示有錯即糾。誰知他遇到的是睦州道明,到此時仍有話說:“知道了就得啦,你用不著故意做出樣子來給人看。”黃檗希運禪師是世不二出的大宗師,平生隻佩服馬祖、百丈,連自己的師叔南泉普願也不多讓,到如今卻對自己的弟子義玄大加讚賞,實屬罕見。黃檗到廚房,問飯頭在幹什麼。麵對師父的明知故問,飯頭老老實實回答為僧眾做飯。黃檗又問一頓飯得用多少米,飯頭回答兩石五。黃檗說是不是太多了。飯頭到此時仍未醒悟師父的一係列禪機,還是照實回答:“恐怕還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