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完整的人生少不了磨礪(1)(3 / 3)

飲酒是佛門根本大戒,凡是違反此戒者,應該驅逐出寺。法遇念及他剛剛出家,俗心未收,習氣尚存,又是初犯,於是僅僅責罵了他一番。誰知,這件事被法遇的師父--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使得佛教中國化的大宗師道安知道了。道安令侍者送來了一件東西。法遇打開一看,是一個竹筒,竹筒裏麵裝著一根棍子。雖然沒有隻言片語,但法遇心知肚明,師父在責備他教徒無方。

法遇立刻召集眾僧,將師父送來的棍子供奉在佛前。上香之後,他脫去上衣,露出光光的脊背,命令弟子打他一百大棍。弟子不敢怠慢,更不敢手下留情,眼含熱淚,一棍棍打下去。一百棍打完,法遇皮開肉綻,鮮血淋淋。眾弟子看到師父法遇勇於自責,偌大年紀了還自覺接受師父的棍責,都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守戒更加精嚴。而那位飲酒犯戒的弟子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他痛改前非,斷然舍棄了一切惡習,從此專心用功修行。

法遇大師名重當時,又貴為一寺之首,弟子犯錯,他卻能當眾承受棍責,從而令徒眾更加心悅誠服。佛門的這種通過自責來教育他人的方法一直流傳下來。弘一大師出家後,專弘律宗,他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每每有學僧違反規矩,他便懲罰自己餓飯,直到學僧知錯改過,他才進食。

心語

黃檗希運有“大唐國內無禪師”、“繼承馬祖,喪我兒孫”這樣震驚禪門的壯語,而且與師父百丈懷海鬥法,與師叔南泉普願爭鋒,與趙州禪師鏖戰,一時間,禪門之內,聞得“黃檗”二字,無不掂量一番。然而,在“張牙舞爪”的義玄麵前,他卻脾氣不那麼大了,耐心當起了“陪練”。

剛剛開悟的義玄,恰若剛斷奶的幼獅,雖然也能仰天咆吼,但畢竟沒有經過嚴酷考驗。於是,黃檗就真的像母獅一樣,橫身在地,任義玄猛撲撕咬,曆練禪道。正是有了黃檗這樣的高明“陪練”,日後義玄才能橫空出世,建立起臨濟宗宏大門庭。

在很多領域,有無數大師因種種原因,沒培育出“勝於藍”的繼承者,而最終湮滅在了曆史長河之中。這種種原因之一,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而黃檗呢,不惜“引賊破家”,毫無保留地獎掖後生,他的禪法最終經義玄而傳承下去,並因此而名垂青史。

其實,這也是禪的智慧: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2.闖出一條自己的路

一千多年來,禪宗叢林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臨濟遊方,氣吞諸方。”可見臨濟義玄禪師雲遊參學,與諸方禪客鬥機法戰,是怎樣的轟轟烈烈!

遙想當年,大徹大悟之後的義玄,手持一柄太阿寶劍,衝鋒陷陣,攻城略地,大江南北那些假裝神聖者望風披靡,九州禪林所有捏怪者聞聲逃竄。

仗劍試問天下,誰敢與之爭鋒?義玄行腳到龍光時,正遇到龍光上法堂說法。義玄從大眾中飄然而出,問道:

“不露鋒芒,怎樣才能取勝?”龍光盤腿幹坐著,啞口無言。

義玄毫不客氣:“你號稱高僧,難道沒有變通的方法嗎?”龍光瞪著眼,隻有歎氣的份兒:“唉--”“這老頭今天大敗而歸。”義玄輕輕一笑。翠峰禪師看到義玄走進來,不動聲色地問道:“上座從哪裏來?”

義玄說從黃檗山而來。黃檗大師名動天下,翠峰很是敬佩。但是,有其師不見得必有其徒,所以他要對黃檗的弟子義玄勘驗一番,說:“黃檗大師有什麼言句開示僧眾啊?”

義玄法眼如炬,早已洞悉了翠峰的用心,於是就出人意料地回答:“黃檗沒有什麼開示學人的言句。”

翠峰一愣:雖說禪宗不立文字,但教導學僧畢竟要用言語呀!這家夥說自己的師父黃檗沒有言句?於是,翠峰將計就計,借黃檗之刀,追問道:“為什麼沒有?”

義玄答道:“即使有,也沒有什麼可說的。”翠峰不死心,強行追索:“那你也不妨說來聽聽。”義玄一笑,道:“一箭過西天。”翠峰二問、三問,禪機早已鈍置,好比飛箭掠長空,稍縱即逝,轉眼十萬八千裏。義玄反客為主,始終劍柄在手,顯示了疾速難追的禪風。義玄雲遊到明化禪師那裏。言談話語之中,明化得知他到過許多地方,參謁過眾多大師,問他:“你這樣來來去去,圖個什麼?”義玄說:“隻圖踏破草鞋!”義玄開悟之後,到處揮劍相向,向諸方尊宿驗刃試鋒,一則鍛煉自己,曆練禪道;二來勘辨他人,遊方觀風。而此時他卻說自己隻是為了磨破草鞋,其意態可謂瀟灑至極,其話語亦大有禪意。

然而,宛若瞎子觀花,聾子聽音,明化又聾又瞎,對義玄的大好禪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仍然沿著自己的思路問道:“究竟是為了什麼?”

義玄見明化不解禪意,斥責道:“你這家夥,連個話頭都不識!”義玄一路北上,來到河南境內。在途經達摩塔院時,他順便去朝拜。達摩塔院的香火十分旺盛,所以,塔主的眼目大概也被熏得迷離了,心神蒙上了厚厚的塵埃,禪意靈光全無。他一見義玄到來,非常庸俗地問:“長老,你是先到大殿裏拜佛,還是先禮拜達摩祖師的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