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起句就讓我看到,一間矮小的茅屋,被潺潺的溪水環繞,而溪邊長滿了青草。這樣的茅屋裏,居住了怎樣平凡的人呢?“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就是這麼一對白發的老翁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喝著鄉間自釀的米酒,悠閑自得地聊家常。這樣平淡無奇的筆墨,卻描摹出一幅和諧、親切、溫暖的老年夫妻生活景象。這裏的“吳音”,所指吳地的話,江西上饒,在春秋時期屬吳國。這樣的畫麵,在普通的農家最平凡不過,可是對於曆經宦海浮沉的辛棄疾,卻是難能可貴。所以他珍惜這樣的生活,將這幅生動的畫麵描繪在詞卷裏,當他為國事所累時,就取出來翻讀,慰藉心靈的苦悶。
下闋的四句白描,更襯托出這首詞的美妙。“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麼通俗的幾句話,將豐富的情景躍然於紙上,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千古一絕。大兒子在豆田裏鋤草,二兒子年紀尚小,坐在竹椅上,編織雞籠,而小兒子還不懂世事,調皮地玩耍,臥在溪邊剝蓮蓬。一個“臥”字,將整個畫麵,都活躍起來,眼前的小兒,是那麼無憂無慮、天真活潑。我們不禁被這樣一幅寧靜平和的畫麵,感動得淚眼蒙矓。現實的紛繁,讓我們覺得眼前的安適祥和,猶如在夢中。
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白描畫,無須水墨的潑灑,樸實簡潔的幾筆,便意趣盎然,清新奪目。讓我想起,在成都修築草堂的杜工部,他也是為了避亂,長安夢碎,才隱居蜀地,建了草堂,過上一段平實的生活。花徑、柴門、水檻、石橋,這麼多樸素的風景,足以慰藉那一顆不合時宜的心。竹籬茅舍,打開寬闊的襟懷,庇護萬千寒士。他可以教白雲垂釣,可以邀梅花對飲,簡潔的桌案上,擱淺了一杯老妻溫的佳釀。古樸的欄杆邊,垂放著他和稚子的釣竿,棋盤上,還有他當年和好友沒有下完的一局棋。杜工部的草堂,和辛棄疾居住的溪畔茅屋,多麼相似,又是多麼讓人神往。
也許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才找到了最真實的自己。隻有這個時候,他才會忘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風雲霸氣,擱下了“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誌豪情。這簡單的農莊,就是他的世外桃源,在這裏,可以不必知道朝代的更迭,不必在意官場的黑暗,他擁有的,就是和一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簡單的茅屋,一口水井,一道籬院,幾畦菜地,還有幾縷打身邊遊走的白雲。
溪水潺潺,綠草青青,那間茅屋,蓋在了宋朝一方寧靜的田園。而那個叫辛棄疾的老人,將他的老妻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願,平靜地鋪陳在紙上。讓我們,在樸素祥和的光陰裏,忘記了轉換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