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當我站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領獎台上,從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張伯海手中接過“十佳作者”獎牌的時候,內心十分激動。那一次,我見到了陳虹主編和吳文慶、吳為、王策、於洪、何妍等編輯部的工作人員,也見到了王希永、葉一舵、肖漢仕等以前自己經常拜讀其大作的專家。編輯部工作人員的和藹可親,讓我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種更親切的感覺,也鼓起了向它投稿的勇氣。
2007年1月,我終於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了《發揮心育獨特魅力,引領學生快樂成長》的文章。這篇文章是我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快樂”導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經驗總結,能在自己一直景仰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自然是非常開心的。此外,我還和他人合作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了幾篇文章。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引領我的成長。2008年1月,我撰寫的《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幸福課的實踐與思考》獲得了寧波市第八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其實,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第8期上刊發的《從“心理建設”這個詞語想到的……》和2007年第9期上刊發的《大力推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兩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為此,我還特意查閱了近幾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刊發過的相關文章。我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並沒有因為論文獲獎而結束。我一直關注著這方麵的信息,並第一時間買到了孟萬金教授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深入研讀,用來指導自己的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給了我開闊的視野,引領我進行更好的反思。這幾年,我有兩項成果獲得寧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四項成果獲得寧波市二等獎,此外還有多篇相關文章在《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教師博覽》等刊物發表。
因為自己在心理科研上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績,我擔任了學校的教科室主任,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寧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還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誌作為每年的心理優質課等相關評選的獎品,讓更多的老師能夠了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讓這本雜誌能更好地來指導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
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伴還將繼續,相信這個“幕後英雄”會帶給我更多的思考,也促進我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