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品味“生命在場”的無窮魅力(2 / 2)

利用講座前的間隙,他還跟我們教師讀書社的老師進行了對話,並介紹了福州1+1教師讀書俱樂部的做法,鼓勵讀書社的老師們多讀書,勤寫作。

在麵對全校教師的報告中,他娓娓道來,講話中迸發著智慧的光芒,不時博得教師們的陣陣掌聲。他對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後,我們教師讀書社把《教育是慢的藝術》作為了共讀的書。“教育是慢的藝術”漸漸走進了教師的心中,不少教師還將“教育是慢的藝術”作為了“口頭禪”,比如說在後進生的培養、在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等方麵,都需要教師的耐心和愛心,需要等待的藝術。

這樣,我們學校就成為了張文質老師寧波之行的第一站,他把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帶給了我校的教師。當時,他的家庭教育新作《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即將出版,於是,他送了幾本書給我們學校的老師,希望我們對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思考。

2010年7月,張文質老師主持的全國生命化教育的課題研討會在南通市通州區舉行。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到南通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在會上,我結識了二甲中學的淩宗偉校長,並聆聽了多名專家的學術報告,使自己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這次研討會上,我拿到了《回到每一個人的生命化教育——張文質老師教育二甲中學行動錄》。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命化教育在學校中的頑強的生命力。在會上,我得知他還出了一本《我們這一代教師的精神麵相》。於是,回家後,我就在網上購買了這本書。

2010年9月,張文質老師依托1+1網站成立了教育寫作優培小組,我也有幸成為了首批24名學員中的一員。這個為期兩年半的網絡學習班,通過每月命題寫作和自由寫作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員通過寫作促進反思,並通過相互的交流與分享,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2011年1月,張文質老師應邀來寧波講學,他還特意叫我過去見了一麵。通過這次會麵,我得知,張文質老師又有幾本新作即將麵世,到時候,我也要買來先睹為快。

2011年4月,我到常熟石梅小學參加張文質老師策劃的海峽兩岸生命教育高端論壇,聽取了很多專家的生命教育方麵的報告,讓自己對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2012年2月,張文質老師送給了我一本他的家庭教育著作《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因為這個時候,我已是一個兩歲女孩的父親。以前,我也因為孩子有老人帶,也就沒有能夠陪伴孩子。這本書讓我對以前的行為有了深刻的反思,我還以此寫了篇書評《培養孩子慢慢成長》,將發表在《浙江教育報》上。

目前,在我的書房裏,張文質老師的書已有17本。這些書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的精神麵貌,讓我更有精氣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