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識破因緣——始隨芳草去,又隨落花回(3)(2 / 3)

禪師於是問:“你吃的都是些什麼味道?”

他摸了摸肚子,很為難地說:“百種滋味,已難以分辨,隻有撐脹。”

禪師良問:“那你可否舒服,滿足?”

他答道:“很痛苦。”

禪師笑了笑,亦是沒有說任何。

次日,禪師邀他一同登山。當他們爬到半山腰時,那裏有許多晶瑩稀奇的小石頭。年輕人很是慶幸,於是邊走邊把喜歡的石頭放入口袋中。很快袋子滿滿的,他已經背負不動,但又不舍得丟掉那垂石頭。

此時禪師便道:“該放下了,如此又怎麼能登到山頂呢?”

年輕人望著那未層見到的山的頂端,頓時徹悟,立即拋下袋子,輕盈地登向山峰。年輕人拜別禪師,幾年後終成為一代有才學之人。

◎雜草存在也是有因緣的

一天,一個小和尚正彎著腰在院子裏清除雜草,因為天氣炎熱,他汗流浹背。“可惡的雜草,假如沒有你們,我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為什麼要造這些討厭的雜草來破壞我的院子呢?”小和尚嘀咕道。

有一棵剛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裏,它回答小和尚說;“你說我們可惡,也許你從沒想到,我們也是很有用的,現在,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於在耕耘泥土,當你把我們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翻過了。此外,下雨時,我們防止泥土被雨衝掉;幹旱時,我們能阻止狂風刮起沙塵。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衛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種花、賞花的樂趣,因為雨水會衝走你的泥土,狂風會吹散你的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兒盛開之時,能夠想起我們的一些好處。”

小和尚聽了這些話後,不禁肅然起敬,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微笑了,繼續拔起草來。

◎成敗得失,不可強求

一位疲憊的詩人去旅行,出發沒多久,他就聽到路邊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

那是一個快樂男人的聲音。

他的歌聲實在太快樂了,像秋日的晴空一樣明朗,如夏日的泉水一樣甘甜,任何人聽到這樣的歌聲,都會被馬上感染,讓快樂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

詩人駐足聆聽。

歌聲停了下來。一個男人走了出來,他的微笑甚至比他本人出來得更早。

詩人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笑得這樣燦爛,隻有一個從來沒有經曆過任何艱難困苦的人,才能笑得這樣燦爛,這樣純潔。

詩人上前問候:你好,先生,從你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你是一個與生俱來的樂天派,你的生命一塵不染,你既沒有嚐過風霜的侵襲,更沒有受過失敗的打擊,煩惱和憂愁也沒有叩過你的家門……”

男人搖搖頭:“不,你錯了。其實就在今天早晨,我還丟了一匹馬呢,那是我惟一的一匹馬。

“最心愛的馬都丟了,你還能唱得出來?”

“我當然要唱了,我已經失去了一匹好馬,如果再失去一份好心情,我豈不是要蒙受雙重的損失嗎?”

◎如有罪業,誰都難以逃出因果

有一個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樓閣,請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看過之後,說風水不好,住在這個地方會破財,留不住人。於是他就請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樓梯口,說這樣風水就轉過來了,會聚財、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禪師經過這裏,得知此事後,便笑道:“這樣你依然不能留得人財。”

富人問道:“那請法師開示,如何才能報得平安呢?”

法師道:“該平安的終究平安,如有罪業,如何都難以逃出因果。自心為正,一切則平,皆為善果。”說完便輕步而去。

◎一物都不違,萬事皆隨緣

袁州南源道明禪師有一天正在禪堂上坐著。此時,洞山禪師前來參見,剛剛步入禪堂,道明禪師就說道:“已經見過了。”

洞山聽完後返身走出了禪堂。

第二天,洞山又走進禪堂請問道:“昨天承蒙禪師慈悲教誨,不知何時和我見過了呢?”

道明禪師道:“心和心之間沒有間隔,都歸入佛性大海。

洞山慨歎道:“差點兒放了過去。”

後來洞山向道明禪師辭別,禪師臨別贈言道:“多學佛法,廣作利益。”

洞山道:“多學佛法就不問了,怎樣才是廣作利益呢?”

道明禪師說:“一物都不違。”

◎形可變,性不可變

岩頭禪師在唐武宗毀滅佛法時,縫製了一套俗裝,準備到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應變。不久聖旨下來,強令僧尼還俗,有聲望的高僧還要被逮捕判刑,岩頭禪師為了躲避苛政,他穿了俗裝,戴了低沿帽子,悄悄躲進一個在家修行的師姑佛堂裏。當時師姑正在齋堂吃飯,岩頭大搖大擺地走進廚房,拿起碗筷也開始吃飯,這時一個道童看見他,立刻告訴師姑,師姑拿起棒子,做出準備打人的姿勢,並且口中說道:“嗬!原來竟是岩頭上座,怎麼變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