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放下物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1)(1 / 3)

◎心如明鏡台

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禪師宣布要傳授衣缽,選付繼承祖位的人,叫大家呈述心得。

這時,一位首席的上座師神秀,在走廊的牆壁上寫了一首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個槽廠舂米的苦工看了神秀偈語以後,也寫了一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來這個苦工就繼承了衣缽,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

慧能禪師是說: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就是虛無一物,哪裏會染上什麼塵埃?

當然,慧能禪師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而神秀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是說: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拭,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或許此意對於我們俗人更為合適。生活在熙熙攘攘、名來利往的現代社會中的我們,這個偈語實在是戰勝自身煩惱、解除心靈痛苦、獲得自我解脫的一劑良藥。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在現實的泥濘中偶然昂起頭來喘幾口氣的超脫,是在對世界包括自我的本質有了充分把握之後做出的一種抉擇。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從前,有位叫明慧的和尚,住在深山一座寺廟中潛心修行。每次打坐入定時,明慧眼前都會有一隻大蜘蛛,張牙舞爪地來跟他搗蛋,他雖然不害怕,但是卻無法靜下心來修行。

於是,明慧十分苦惱的去向祖師求教:“師父!每次我一入定,大蜘蛛就出現了,無論我怎麼趕它,它也不走,請師門指點弟子迷津。”

祖師驚異地說道:“啊,有這種事情嗎?這樣吧,下次你人定的時候,拿一支筆,等蜘蛛出現時在它肚子上畫個圈,看看它是何方怪物,我好為你斬除它。”

明慧和尚下一次入定的時候,果然事先準備了一支筆,等蜘蛛一出現,他飛快地在它肚子上畫了一個大紅圈。蜘蛛一點防備也沒有,倉皇地逃走了,明慧和尚很快安然入定。

然而,待他出定一看,赫然發現自己肚子上有一個大紅圈!明慧和尚恍然大悟,原來阻撓自己修行的就是自己啊!人生中往往會遭遇到很多困擾與煩惱,而其中最大的困擾往往是來自於自己!

◎沒有自己身才輕

山間隱約的小路上走過來兩個人,一個是鏡虛禪師(韓國人),一個是他出家不久的弟子滿空。滿空一路上嘀咕,嫌行囊太重,不時要求找個地方歇會兒。鏡虛禪師健步向前,隻語不發,讓滿空跟得氣喘籲籲。

有一日,師徒倆經過一座村莊,徒弟還是喊累。這時,一個婦女從家中走出,鏡虛見狀,忽然握住那位婦女的雙手,把那位婦女嚇得尖叫起來。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聞聲出來一看,以為鏡虛非禮婦女,於是齊聲喊打。鏡虛趕緊鬆手,不顧一切地奔逃;滿空背著行囊哪敢落後!

真是一頓好跑!跑過幾條山路,村裏的棒小夥子們也沒有追上這師徒二人。在一條靜寂的山路邊,師父停下來,回過頭,關心地問徒弟:“還覺得重嗎?”

“很奇怪,剛才奔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行囊重了!”滿空說。

◎一切因有我而起分別心

維摩詰是佛教中一位極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無雙,擅長辯論。他在毗耶離城臥病,想借此與佛的弟子們探討佛法。佛陀派大弟們前去探視,眾弟子都因為曾經在辯論中輸給了維摩詰,怕不能完成使命,而不敢前去。後來文殊菩薩應命前往,還有許多菩薩率領弟子隨行。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探討佛法,如聯珠貫玉,眾人聽了,無不如醉如迷。

當時在維摩詰的丈室中,有一位天女,看見了這種情景,便現出身形,用天花紛紛拋向聽法者的身上。美麗的花雨從天而降,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圖景。

說來也怪,當花瓣飄到諸菩薩的身上時,紛紛滑落;而當花瓣飄到各位大弟子的身上時,便黏著在那裏。各位大弟子見狀,運起神力,想讓花從身上落下。可不論他們怎麼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麼也甩不脫。

天女問舍利弗:“為什麼要將花去掉呢?”

舍利弗說:“這花粘在身上,與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辦法把它抖落。”

天女說:“不要這樣說。花的本身並沒有符合不符合教義的區別,之所以認為它不符合教義,是因為你自己生起了分別想。你看大菩薩們,他們並不把花看做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們心中生起分別,產生了畏懼之情,這便是黏著啊。有了黏著的念頭。怎麼能去掉黏著的花呢?”

◎ 沒有心跡,你怎能夠探察

三藏法師自詡神通廣大,他來到慧忠禪師麵前,想與他驗證一下。

慧忠謙和地問:“早就聽說你能夠看透人的心跡,不知是不是真的?”

三藏法師答道:“隻是些小伎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