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放下物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1)(2 / 3)

慧忠禪師於是想了一件事,問道:“請看老僧現在身在何處?”

三藏法師運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禪師微笑著點頭,將心念一轉,又問:“請看老僧現在身在何處?”

三藏法師又運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笑著說:“禪師怎麼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禪師麵露嘉許之色,稱讚過後,隨即將風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觀內照,進入禪定的境界,無我相、無人相、無世界相、無動靜相,這才笑吟吟地問:“請看老僧如今在什麼地方?”

三藏法師神通過處,隻見青空無雲、水潭無月、人間無蹤、明鏡無影。

三藏法師使盡了渾身解數,天上地下徹照,全不見慧忠心跡,一時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禪師緩緩出定,含著笑對三藏說:“閣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道他人一切去處,好極!好極!可是卻不能探察我的心跡,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三藏搖搖頭,滿瞼迷惑。慧忠禪師笑著說:“因為我沒有心跡,既然沒有,你怎麼能夠探察到?”

◎從忘我到無我

王田精於醫術,但看著許多病人死去,便生懼怕死的陰影。一次遇見一位雲水僧,王田請示道:“什麼是禪?”雲水僧回答道:“此事我也難以向你解說,不過一旦會了禪,便再無怕死之心了。”

於是王田去請教南隱禪師,南隱禪師卻道:“既身為醫師,就應好好照料病人。那便是為禪!”王田醫師似懂非懂地前後拜訪了南隱禪師三次,南隱禪師總是對他講這句話。

第四次參訪時,王田就抱怨道:“禪師總是要我照顧我的病患者,這一點我很明白。若這就是所謂的禪,我以後就不必再來向你請教了。”

南隱禪師笑了笑,後要王田參“趙州無”的話頭,王田苦參這“無”字公案,前後兩年,當他將心境告訴南隱禪師時,仍說:“尚未進入禪境。”又參究一年半,終於自覺心地澄明,難題逐漸消失。“無”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為善待;他已脫離了生死掛慮。

最後,當他叩見南隱禪師時,禪師隻對他微笑著說了一句話:“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

◎放下是一條有效的解脫之道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兩手拿了兩個花瓶,來到佛陀的座前,想把這兩個花瓶獻給佛陀。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抓了抓自己的腦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這裏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放下”,為了精神的解脫。他終於悟到了“放下”的真義。

◎擁有有時會成為一種負擔

有一次,淨空禪師在香港講經。期間,他遇到一位有很多金銀珠寶的居士。有一天,居士拉著禪師前往銀行去見識那些珠寶,因為他的珠寶放在銀行保險櫃裏。

到了銀行,他們經過層層的鑒別,再由守衛護送到保險庫,進入保險庫打開保險箱取出金銀珠寶。這時禪師說“這是你的?你就這麼一點點嗎?”

聽了這話之後,居士心裏很不痛快。他有那麼多的財產,禪師竟然說它不是我的?這些珠寶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搶劫。隻好放在銀行保險櫃裏,一個星期去打開看一下。

這時,禪師說:“如果這樣算是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銀樓都是我的。為什麼?我到那裏,叫人拿出來給我看看、摸摸,好好收起來,給我保管好。你的珠寶與那些珠寶有什麼兩樣?這些珠寶你既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裏,怎麼能算是自己的?”

◎無須在意別人對自己看法

有一天,一位在家弟子去拜訪趙州禪師,由於沒有帶禮物,心裏覺得很在意,於是對趙州禪師說:“老師!我什麼都沒有帶來。”

趙州禪師說:“那麼你就放下吧!”

這個學生沒有聽懂老師的啟發,卻更在意起來,便說:“老師!我什麼禮物都沒有帶,你怎麼叫我放下來呢?”

趙州禪師聽了又說:“那麼你就提著吧!”

◎生命完全不必太沉重

一個青年背著一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找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