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微笑,在話裏接著探問她道:“日出了沒有?”意思是問她是否悟到了什麼禪理。
玄機以為雪峰在試探她,於是反戈相擊道:“如果日出,就會把雪峰融化掉。”
雪峰微微一笑,再問道:“你叫什麼?”
“玄機。”
雪峰看她心裏裝的東西太多,想提醒她一下,於是裝作繼續勘驗她的悟境,問道:“既然是玄妙的機子,每天能織多少布?”
玄機自負地說:“寸絲不掛。”
雪峰看她這樣固執,不由得感歎道:“我用機鋒來提醒她,她卻和我大逞口舌之快,不知心裏有多少蛛絲!”
玄機看雪峰無話可說,便得意地行禮告退。才走了幾步,雪峰突然叫道:“袈裟角拖地了。”
玄機聽了,急忙回頭察看,隻見袈裟好好地披在肩上。
隻聽雪峰笑道:“好一個寸絲不掛!”
◎假若用心分別,思維則離道遠
趙州禪師非常注重生活中的佛教,他處處都從生活中表現他的禪風。有數個學僧前來問禪,第一位學僧問道:“弟子初入叢林,請求老師開示!”
趙州禪師不答反問道:“你吃粥了沒有?”
學僧回答道:“吃粥了!”
趙州禪師指示道:“洗缽盂去!”
第一位學僧因此開悟。第二位學僧前來問道:“弟子初入叢林,請求老師不吝開示!”
趙州禪師不答反問道:“來多久了?”
學僧回答道:“今天剛到!”
趙州禪師再問道:“吃過茶沒有?”
學僧回答道:“吃過了!”
趙州禪師指示道:“到客堂報到去!”學僧亦即開悟。
第三位學僧因在趙州禪師住的觀音院參學十多年,所以也上前問道:“弟子前來參學,十有餘年。不蒙老師開示指導,今日想告假下山,到別處去參學!”
趙州禪師聽後,故作大驚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自你來此,你每天拿茶來,我為你喝!你端飯來,我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頂禮,我低頭;哪裏一處我沒有教導你?怎可胡亂冤枉我!”
學僧聽後,用心思想。趙州禪師道:“會就會了,假若用心分別,思維則離道遠矣!”
學僧似有所悟,但問道:“如何保住呢?”
趙州禪師指示道:“但盡,若離妄緣,即如如佛。”學僧頓悟。
◎與無聲處見真心
有一學僧道念,出家數十年,到處參訪,皆未能開悟。一日,他請示石樓禪師道:“未識自己的本性,乞禪師方便指示。”
石樓道:“石樓無嘴巴。”
道念道:“學僧至誠,洗耳恭聽。”
石樓道:“你聽了什麼?”
道念道:“學僧自知罪業深重。”
石樓道:“老僧罪過也不少。”
道念道:“禪師過在什麼地方?”
石樓道:“過在汝非處。”
道念道:“可以懺悔嗎?”
石樓道:“罪孽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
道念隨即禮拜,石樓禪師便打,打後問道:“你最近離開何處才到此?”
道念道:“梁唐晉漢周,到處行腳雲遊。”
石樓道:“這些主人還重佛法嗎?”
道念道:“好在禪師問到我,若問別人,恐怕就惹禍。”
石樓道:“為什麼呢?”
道念道:“因為這些君主,不喜歡別人懷疑。”
石樓道:“人尚不見,有何佛法可重?”
道念道:“請禪師告訴我,如何來重佛法?”
石樓道:“你受戒已多少年?”
道念道:“十多年了。”
石樓道:“十多年了還不知重法,今日問我,我的嘴巴怎說得清楚?你的耳朵又怎聽得進去?”
道念終於大悟。
◎不迷信才是真諦
有學僧請示慧忠國師道:“古德雲‘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不信的人認為是邪說,有信仰者認為是不可思議,但不知如何才正確?”
慧忠國師回答道:“此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之境界,非諸凡夫小乘們所能信受,故《華嚴經》雲:‘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於法界,豈非法身?又《般若經》雲:‘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黃花既不越於色,豈非般若?故經本無定法,法本無多子。”
學僧聽後,仍不明白,再問道:“此中消息,信者為是?不信者為是?”
慧忠國師繼續開示道:“信者為俗諦,不信者為真諦。”
學僧非常詫異:“不信者被認為持邪見,禪師怎可說為真諦?”
“不信者自不信,真諦自真諦。因其真諦,故凡夫斥為邪見。邪見者,何能語真諦?”慧忠國師作了總結。
學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吃蜜謝罪
一休禪師還是小沙彌的時候,就很有禪風。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給他的師父,師父這天要出門,心想:這瓶蜜放在屋裏很不安全,一休可能會偷吃,因此把一休叫來吩咐道:“一休!剛才信徒送來的這瓶毒藥,藥性強烈,非常危險,你千萬不可貪食。”
一休是個很機靈的人,他當然懂得師父的意思。師父走了以後,他就把整瓶蜂蜜吃光了,飽嚐一頓之後,心想師父回來時怎麼交代呢?靈機一動,就隨手將師父最心愛的一隻花瓶打碎,當師父回來時,一休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向師父哭著說道:“師父!我犯了不可赦免的罪過了。”
“一休!你做了什麼錯事?”
“師父!我把您心愛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你怎麼這樣粗心大意,把那麼貴重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無限悔恨似的說道:“師父!我知道不該將您的花瓶打破,為了表示懺悔,向師父做個交代,我隻好以死來謝罪,所以把您的那瓶毒藥吃下去了!”
這樣的謝罪方式,使師父啞巴吃黃連,哭笑不得!
◎不二法門為第一法門
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