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立即頓悟——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2)(3 / 3)

信士再問道:“在家既能學佛道,何必出家著僧裝?”

佛光禪師還是用詩偈答道:“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這意思是說在家修行固然很好,但終不比出家修行更能精專一致,孔雀的顏色雖然好看,終不比雁鳥能夠高飛!

信士心中的疑雲終於被佛光禪師拂拭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洞山良價禪師在南泉普願禪師座下悟道時。剛巧趕上他的剃度恩師雲岩曇晟禪師的忌日,因此就設齋上供,有學僧問道:“禪師於令師雲岩處,得到什麼開示?”

洞山答:“雖在雲岩座下,但不曾垂蒙指示。”

學僧疑惑地問:“既然不蒙指示,為何要設齋供奉他?”洞山說:“我怎敢違背他呢?”

學僧又說:“我真不懂,你來南泉普願禪師處悟道,為什麼卻為雲岩設齋?”

洞山平和地回答:“我不尊先師的道德佛法,隻尊重他不為我說破,單憑這一點就勝過父母。”

學僧接著又問:“禪師既然為先師設齋,那麼是肯定先師的禪風了?”

洞山答:“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

學僧問:為什麼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答:“因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負先師了。”

洞山良價禪師是在老師雲岩圓寂後,見水中自己的影子才開悟的,他的悟道偈雲:“切忌隨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洞山悟道,雖是在老師圓寂之後,但不忘師恩,因此在忌辰設齋致祭,感謝他未說破,所以才睹影自悟。

潭州慧朗禪師初參馬祖時,馬祖道一禪師看到他就問道:“你來求什麼?”

慧朗回答道:“求佛知見。”

馬祖又問道:“佛已超越知見,有知見就是魔。”

慧朗聽了,恭敬禮拜。

馬祖禪師再問道:“你從什麼地方來?”

慧朗回答道:“南嶽!”

意思是說他從湖南南嶽石頭希遷禪師那兒來的。當時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大振禪風,石頭希遷禪師在湖南闡明心要,因此當時學者不是向江西馬祖禪師問道,就是向湖南石頭禪師請法,來往“江湖”成為一時美談,“江湖”一語也就沿用至今。

馬祖不客氣地指示道:“你從南嶽來,辜負石頭的慈悲,你應該趕快回去,其他地方並不適合你去!”

慧朗於是再回到石頭禪師那兒。請示道:“如何是佛?”

石頭禪師答道:“你沒有佛性。”

慧朗滿懷疑惑地問道:“蠢動含靈都有佛性,為什麼我沒有佛性?”

“因為你不是蠢動含靈。”

“難道慧朗不如蠢動含靈?”

“因為你不肯承擔!”

慧朗終於言下大悟。

◎當頭棒喝

有一個學僧從定州禪師處(北宗神秀門下)到鳥臼禪師門下參學,鳥臼禪師問道:“定州和我這裏,相較之下有什麼不同?”

學僧回答道:“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鳥臼禪師聽後不以為然,立即發揮馬祖門下的大機大用,說道:“如果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話,那麼你就不必留在這裏,回原處去吧!”說著,便一棒揮打過去。

學僧回答道:“如果你真具有使棒的眼光,應該要先看清楚了人再打,雖是禪棒,也不可以隨便打人!”

鳥臼禪師道:“我今天發現了真正值得我打的人!”說完又重重地打了學僧三下。

學僧被打以後,立刻回頭要走,心想:大名鼎鼎的鳥臼禪師的能耐,也不過如此而已,禪門棒喝,尚未入道,怎可亂打?

鳥臼禪師見學僧要走,說道:“就是盲棒,也應該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學僧聽後,於是便又轉過身來,以賓位的身份說道:“棒子在您手中,我有什麼辦法?”

鳥臼禪師道:“如果你這麼想,那我就將棒子給你。”

學僧聽後依言走過去,奪取鳥臼禪師手中的棒子,並朝鳥臼禪師打了三下。鳥臼禪師狀似害怕地說道:“屈棒!屈棒!”意思是說,真是太委屈了,真是太委屈了。

學僧立刻針鋒相對地說道:“雖是盲棒,但也是有甘心接受的人啊!”

鳥臼禪師終於說道:“對於這樣優秀的人才,隨便使棒,實在很對不起。”

學僧聽後。立刻禮拜下去。

鳥臼禪師立刻大喝道:“這就算了嗎?”說後,又是一棒打了過去!

學僧不禁跪下來說道:“使得好!使得好!原來打就是親,罵即是愛!”

在如此的棒下,師資終於契合。

◎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智通禪師在歸宗禪師處參禪時,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道:“我開悟了!我開悟了!”

三更半夜地眾多僧人聽了嚇一跳。第二天上堂,歸宗禪師集合大眾問道:“昨夜是誰自稱已開悟了,請站出來!”

智通走出來,直接地說道:“是我!”

歸宗以為他悟到了什麼高深的禪旨,問道:“你是悟了什麼呢?”

智通答道:“我悟的道不能說。”歸宗道:“如來降世,為示教利喜,總可方便一說。”

智通低聲細語地說道:“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結果自然是眾多僧人哄堂大笑,隻有歸宗禪師驚異地看著這個和尚說:“是的,你果真悟道了。”

師姑,是在家學佛的女居士,師姑是女人的問題,自古就沒有人懷疑過,但智通經過千辛萬苦,才懂得這問題。

智通說:“師父,現在我要告辭了,我要下山去雲遊。”

眾僧又吃了一驚,這個和尚悟到了“師姑是女人做的”,本來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他居然因此就下山雲遊,實在是太目中無人了。

可是歸宗禪師卻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為這個和尚是到了下山的時候了,於是不再挽留他,提著鬥笠率領眾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門外,智通和尚接過鬥笠,大步而去,再也沒有留戀之意。

眾僧向歸宗禪師問道:“他真的悟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