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感歎道:“這個和尚實在是前途無量啊,連‘師姑是女人做的’都參透了,還有什麼禪道悟不出來呢?‘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這個道理眾人皆知,可是有誰能從中悟到佛理呢?這句話從智通的嘴裏說出來,卻蘊涵著另一種特殊的意義——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身心終於回合到一處啦
雲門文偃大師還沒有悟道之前去參拜睦州禪師,睦州禪師見到文偃一來馬上就閉門不見。文偃就敲門,睦州在裏麵就問:“是誰?”文偃就說:“我,文偃。”睦州就說:“你要做什麼?”文偃說:“我參究真如佛性到現在還不明白,乞求師父給我指示。”這睦州和尚倒也奇怪,把門一開馬上又閉起來。文偃連續三天來叩門,睦州禪師連續三天一開便閉門。
到了第四天,當睦州禪師開門的時候,文偃事先已有準備,抬起一腳就踩進去。睦州看他一腳踩進來,幹脆把門打開,抓住文偃的衣領說:“快講!快講!”文偃正打算要說,睦州一把就將他推出去,說:“你這不是悟得根本,就好像秦朝留下來的鑽木頭的那個鑽子一樣,早就腐爛不堪,不能用,這不是真的。”說著就把他往外推,趁他後腳還沒有出去之前,把門一關,將他的腳夾住啦,這一夾腳受傷了,文偃就在這時大悟。
◎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
有一位信徒很想學習打坐,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到寺院去拜訪無相禪師,並非常誠懇地說道:“老師!我很笨,自知非參禪法器,但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否請您告訴我,禪像什麼?”
無相禪師回答道:“五祖山的法演禪師,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偷,他的兒子對他道:‘爹!您年事已高,找個時間教我偷盜的技術吧!免得以後我沒有辦法生活。’”
“作父親的不好推辭。便答應了。這一天晚上父親就將兒子帶到一富有人家,用萬能鑰匙,將衣櫥的鎖打開,並叫兒子進去,等兒子進去以後,父親便把櫥子鎖了,且大叫道:‘有賊!有賊!’轉身便走了。
“富人家聽說有賊。趕緊起來搜查。搜查結果,東西並沒有遺失,也沒有看到小偷,因此就仍然去睡。這時鎖在衣櫥的小偷,不曉得父親什麼用意?為什麼要把他鎖在衣櫥內?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逃出去呢?於是靈機一動就學老鼠咬衣裳的聲音,一會兒,聽到房內的夫人叫丫環拿燈來看,並說好像有老鼠咬衣服的聲音。丫環剛一開衣櫥,這小偷便一躍而出,並將丫環推倒,燈吹滅,竟逃走了。
“富人家發覺小偷後,派人追擊。追到河邊,這小偷急中生智,把一塊大石頭拋到水裏,自己繞道回家去了,當回去的時候,還聽到河邊有人說,真可憐,把小偷逼得跳河了。小偷到了家後,看見父親正在喝酒,便埋怨為什麼要將他鎖在衣櫥裏?他父親隻問他怎麼出來的?兒子把經過說了一遍,父親非常高興地說道:‘你以後不愁沒飯吃了!’像這小偷能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便是禪了!”
◎騎驢尋驢,緣木求魚
一天,靈訓禪師前來參訪歸宗禪師。
靈訓禪師請問歸宗禪師道:“禪師!什麼是佛呢?”歸宗禪師十分為難地望著靈訓禪師說:“這!不可以告訴你,告訴你,你也是不會相信的。”
靈訓禪師聽後馬上說:“不!禪師!我是誠誠懇懇地來向您問道,您的話,我怎敢不相信呢?”
歸宗禪師點點頭說:“好!你既然肯相信,你靠過來,我告訴你!”然後歸宗禪師把嘴巴貼在靈訓禪師的耳朵上,細聲地告訴他說:“你就是佛啊!”
靈訓禪師聽後,先是一愣,然後放聲大笑說:“我就是佛!哈!哈!我就是佛!”
◎凡事別走進死角
有一天,禪師把他的三個弟子叫到身邊,然後寫了一句詩:綿綿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後對弟子們說:“現在說說你們對這句詩的理解吧!為什麼‘不淋一人’呢?”
第一個弟子說:“兩個人走在雨地裏,有一個人卻沒淋到雨,肯定是因為那個沒淋雨的人穿著雨衣。”
禪師沒有做任何的點評,對另外一個弟子說:“你來說說你的理解。”
另外一個弟子說:“他說的不對,答案不可能那麼簡單。兩個人走在雨裏,有一個人卻沒淋到雨,這實在是太奇怪了,我想那肯定是一場局部陣雨,一邊下雨,另一邊沒下雨,所以兩人都走在雨地裏,才會一個淋不到雨。”禪師微笑著,仍然不做任何的點評。
第三個弟子說:“你們兩個的原因都太牽強了,什麼穿雨衣,局部陣雨!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們居然把它說得那麼複雜。其實有一個人沒有淋雨,是因為他走在屋簷下,下雨的時候屋簷下怎麼會有雨呢?”他得意洋洋,認為禪師一定會讚賞他。可是禪師並沒有讚賞他。
過了一會兒,禪師微笑著對他的三個弟子說:“今天我把你們叫來。給你們出了這個題目,你們沒有一個人的答案是我滿意的。你們跟在我的身邊,每天參悟佛法,可是總也沒有進展,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三個弟子互相看著,慚愧地低下了頭。
禪師緊接著說:“你們都沒有進展的原因,就是因為你們都隻停留在文字表麵,鑽牛角尖。就拿今天給你們出的這個題目來說吧,你們都執著於‘不淋一人’這一點上,所以才沒有得出正確的答案。其實,所謂的‘不淋一人’,不就是兩人都在淋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