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立即開悟。
◎肉眼與佛眼的區別
曹洞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由洞山良介禪師與曹山本寂禪師師徒兩人於公元857年聯合創立,所以叫做曹洞宗。在南宋時代,曹洞宗逐漸興旺起來,禪風遠播,盛極一時,其規模僅次於臨濟宗。
一天,雲岩禪師正在編織草鞋的時候,洞山禪師從他身邊經過,一見麵就說道:“老師!我可以跟您要一樣東西嗎?”
雲岩禪師回答道:“你說說看!”
洞山不客氣地說道:“我想要您的眼珠。”
雲岩禪師很平靜地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沒有眼珠!”
雲岩禪師淡淡一笑,說:“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無言以對。
雲岩禪師此時才非常嚴肅地說道:“我想你要的眼珠,應該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洞山禪師又改口道:“事實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雲岩禪師終於忍不住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便對洞山禪師大喝一聲道:“你給我出去!”
洞山禪師並不詫異,仍非常誠懇地說道:“出去可以,隻是我沒有眼珠,看不清前麵的道路。”
雲岩禪師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說道:“這不早就給你了嗎?還說什麼看不到!”
洞山禪師終於言下省悟。
◎靜心才能開悟
有一天,幾個弟子為了“大悟”一意,爭得麵紅耳赤。於是,他們幾個一起來到智禪大師的棲室,問道:“這世間,何謂‘大悟’呢?”
智禪大師聽了微笑著說:“大悟自在心靜中……”
此時,那幾個徒弟頗有些迷惑。在午膳之前,智禪大師帶著那幾個弟子,來到後山的李子林裏。樹頭上的李子大都熟透了,紫裏透紅的漿果,散發出一縷縷誘人的芳香。智禪大師吩咐兩個弟子,從樹上采摘了一竹簍李子。爾後,他讓在場的每一位弟子品嚐,李子的汁液像蜜汁一樣甘甜。待吃完之後,智禪大師帶著弟子走到一個小小的水潭前,他俯身掬起一捧潭水喝了起來。然後,他讓弟子們也嚐一下。弟子們紛紛仿效師父的樣子,喝了幾口潭水後,便咂吧咂吧嘴。
智禪大師問道:“小潭的水質如何呢?”
弟子們又用舌頭舔了舔嘴唇,回答說:“小潭裏的水,比我們舍近求遠擔來的水甜多了。往後,我們可以到這小潭來擔水吃呀!”
這時候,智禪大師便讓一個弟子提了一木桶潭水。然後,他們回到寺院。午膳之後,智禪大師讓每一個弟子都重新來品嚐一下從後山小潭打回來的水。
弟子們嚐過之後,大都將水從口裏任了出來,一個個都皺起了眉頭。因為這些水很澀,而且有一股腐草味兒。智禪大師解釋道:“為什麼同一個個小潭裏的水,卻有兩種不同的滋味呢?因為你們先前品嚐的時候,都吃過李子,口裏留有李子的餘汁,所以就把這水的澀味給掩蓋了。”
智禪大師看了看麵前的徒弟,意味深長地說:“這世上有些事情,即使你我親自體驗過,也未必觸及到它們的本質。”
眾弟子們都認同地點了點頭。
◎門裏還是門外
雲門禪師去參訪睦州禪師,到了睦州禪師的道場,正是黃昏薄暮時分。雲門用力敲著兩扇緊閉的大門,久久以後,睦州才來應門。雲門道明來意之後,正要一腳跨入門檻的時候,睦州出其不意地用力把門關上,雲門大叫道:
“哎喲!哎喲!好痛喲!”
禪師道:“誰在喊痛呀!”
雲門道:“老師!是我。”
禪師道:“你在哪裏呢?”
雲門道:“我在門外呢!”
禪師道:“你人在外麵,為什麼叫痛呢?”
雲門道:“因你把我的腳關在門裏麵了。”
禪師道:“腳在門裏,為什麼人在門外呢?”
雲門道:“你確實把我分成裏外了。”
禪師道:“愚癡!一個人還有裏外之分?”
雲門於此言下,好像一錘擊在心上,頓時粉碎虛妄的身心世界,終於大悟。
◎泥濘之路才會留痕
鑒真和尚剛剛剃度遁人空門時,寺裏的住持讓他做了誰都不願做的行腳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鑒真依舊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開鑒真的房門,見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芒鞋。住持叫醒鑒真問:“你今天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芒鞋做什麼?”
鑒真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一雙芒鞋都穿不破,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該為廟裏節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裏落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麵泥濘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