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立即頓悟——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4)(1 / 3)

於是第二天,小和尚又早早地等在寺廟門前,一看見那個買菜的小和尚提著菜籃走過來,就又再次急不可耐地衝上前去問:“你到哪裏去?”“我到菜場去!”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問話的小和尚再一次無言以對。

◎大鵬鳥飛度生死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參禪學道的不少同參對禪都能有所體會,想想自己實在沒有資格學禪,既不幽默,又無靈巧,始終不能入門。心想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於是道岫就打點二斤半的衣單,計劃遠行。臨走時便到法堂去向廣圄禪師辭行。

道岫稟告道:“老師!學僧辜負了您的慈悲,自從皈依在您座下參學已有10年之久,對禪,仍是一點消息沒有。我實在不是學禪的根器,今向您老辭行,我將雲遊他去。”

廣圄禪師非常驚訝地問道:“哦!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到別處就可以覺悟嗎?”

道岫誠懇地再稟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都精進於道業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緣不合。反觀同參的道友們一個個都契機的回歸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處,萌發一股倦怠感,我想我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

廣圄禪師聽後開示道:“悟,是一種內在本性的流露,根本無法形容,也無法傳達給別人,更是學不來也急不得的。別人是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這是兩回事,為什麼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道:“老師!您不知道,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大鵬鳥與小麻雀的慚愧。”

於是,廣圄禪師裝著不解似的問道:“怎麼樣的大?怎麼樣的小?”

道岫答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越幾百裏,而我隻囿於草地上的方圓幾丈而已。”

廣圄禪師意味深長地問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裏,它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道岫聽後默默不語,若有所悟。

◎苦集滅道

一個老和尚與一個小和尚相依在一座小廟中。一日,師徒二人在山上采藥的時候,救得了一個跌落山崖的姑娘。於是在廟中為她養傷。

經過數日,姑娘身體逐漸恢複。她那形體的美和自然散發的香氣使已經長大的小和尚觸動凡心。但他並不曉得此心會在日後種下什麼樣的因果,於是迷茫。

在欲火的驅使下,小和尚已經把所有的成規拋諸腦後,奔入凡塵。規矩終敵不過天性,老和尚也明白,隻能有點失落地靜靜送走愛徒。愛徒走時帶走了佛像,這恰恰說明,在他心中修佛隻是一種習慣、一種形式,還沒領悟個中真諦。

時光漸漸流逝,老和尚老去,小和尚長大,老和尚仿佛預見到一切,安詳地等待小和尚的歸來,等待為愛徒上寶貴的最後一課,也為自己的人生劃下完整的句號。

許多年已經過去,嚐到生活苦澀的小和尚終於回到了小廟。而老和尚已經不在人世,留下的隻有那等待的屍骨。頃刻間,小和尚頓悟人生。

◎少操別人的閑心

有一個小和尚非常苦惱,因為師兄師弟們老是說他的閑話。無處不在的閑話讓他無所適從。

念經的時候,他的心卻不在經上,而是在那些閑話上。

他跑去向師父告狀:“師父,他們老說我的閑話。”

師父雙目微閉,輕輕說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說閑話。”

“他們瞎操閑心。”小和尚不服。

“不是他們瞎操閑心,是你自己瞎操閑心。”

“他們多管閑事。”

“不是他們多管閑事,是你自己多管閑事。”

“師父為什麼這麼說?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操閑心、說閑話、管閑事,那是他們的事,就讓他們做去,與你何幹?你不好好念經,老想著他們操閑心,不是你在操閑心嗎?老說他們說閑話,不是你在說閑話嗎?老管他們說閑話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閑事嗎?……”

話未說完,小和尚茅塞頓開。

◎肉眼睜得大大的,心眼閉得緊緊的

雲岩禪師正在做草鞋,洞山走過來說道:“弟子想請師父施與眼睛,不知道行不行?”

“你自己的施與誰了?”雲岩禪師問道。

“弟子還沒有眼睛。”洞山說。

“假如有,你往哪裏安置呢?”雲岩問。

洞山無語。

“來求眼睛是是眼睛嗎?”雲岩又問道。

“不是眼睛。”洞山答道。

雲岩禪師大喝一聲:“咄!”

◎怕則會事事艱難,不怕就會時時無礙

宋朝有一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圓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軍隊風紀不好,大家就嚇得四散逃逸,隻有住持緣德禪師端坐法堂不動。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連瞧一眼都不肯,曹翰英雄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非常生氣地說道:“我的軍隊路過此間,隻想借宿貴寺,讓士兵們休息一下,為什麼你連一聲招呼都沒有?你竟敢如此無理,難道你不知道麵前站著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嗎?”

禪師聽後,平靜地睜開雙眼,回答道:“一個軍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無禮,難道你不怕因果報應嗎?”

曹翰更是大吼道:“什麼因果報應不報應,難道你不怕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