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難,首先要自己解決
車夫駕著一輛滿載幹草的車子走在鄉間的路上,沒想到卻陷進了泥坑裏。在鄉下的田野上,會有誰來幫這個可憐人的忙呢?陷入泥坑裏的車夫肝火正旺,罵不絕口。他罵泥坑,罵馬,又罵車子和自己。無奈之中,他隻得向“救苦救難”受人敬仰的觀音菩薩求救。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車夫懇求道,“請你幫幫忙,你的背能扛起天。把我的車從泥坑中推出來,對你來說應該是舉手之勞。”
剛祈禱完,車夫就聽到觀音菩薩從雲端發話了:“菩薩要人們自己先動腦筋、想辦法,然後才會給予幫助。你先看看,你的車困在泥坑裏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陷入泥坑?拿起鋤頭鏟除車輪周圍的泥漿和爛泥,把礙事的石子都砸碎,把車轍填平,你不自己嚐試一下怎麼行呢?”
過了一會兒,菩薩問車夫:“你幹完了嗎?”
“是的,幹完了。”車夫說。
“那很好,我來幫助你。”菩薩說,“拿起你的鞭子。”
“我拿起來了……咿,這是怎麼回事?我的車走得很輕鬆!”
這時,菩薩發話說:“你瞧,你的馬車很容易地就離開了泥坑!遇到困難,要先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菩薩才會助你一把的。”
◎盡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安寧
僧說:“有你相伴是我們的緣。”
佛珠說:“你我結緣於禪。”
僧感到手中所撚的佛珠澀動,僧問:“你怎麼了?”
佛珠說:“正所謂高僧配寶珠,我隻是一串普通的檀木珠,為何你對我一直不離不棄?”
僧笑了,說:“讓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吧。”
一個小波浪對大波浪說:“我好痛苦呀,別的浪那麼大。而我這麼小,別的浪境遇那麼好,而我又這麼差。”
大波浪說:“因為你沒有看清你的本來麵目,所以會有痛苦。”
小波浪問:“難道我不是波浪麼?那我是什麼呢?”
大波浪說:“波浪隻是你的瞬間現象,其實,你是水!”
佛珠聽了這個故事後,笑了:“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沒有悟通,是我沒看清自己的本質,以為自己便是自己。於是就與別人有所比較,這樣就產生了痛苦,其實我們都隻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
僧出外雲遊,佛珠被湖光山色的感染而躍動著。佛珠問:“有形的東西一定會消失。世上有不變的真理嗎?”
僧說:“山上的花開得很美,美得如錦繡一般;看似靜止的溪水,實際上在不停地流動著。花兒容易凋落,但仍不斷地奔放綻開;澗水雖然流動,溪麵卻永遠不變。”
佛珠微笑地接著說:“生命的意義在於生的過程,移行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佛珠感覺著僧的白須滑過自己的身體,聽見僧緩緩地問著:“僧人百年後將去向何處呢?”
佛珠有種隱隱的預感,但還是笑答道:“為豬為狗,為驢為馬!”
僧又問:“那,然後呢?”
佛珠依然笑答著:“將入地獄!
僧說:“我修行一世,為何死後仍將去地獄呢?”
佛珠說:“你不入地獄又如何來教化我呢?”
僧頓然了悟,佛是無所不在的,天堂有佛,但是地獄不正是更需要佛的地方嗎?帶著一片釋然,僧在火中攜著佛珠坐化了。
火光中。佛珠對僧喃喃地說:“我看見了我們的前生。”
僧問:“我們的前生如何呢?”
佛珠說:“在前生,我是燭芯,你是燭,我點燃了自己融化著你,在融化所產生的火焰中我繼續地燃燒!”
僧微笑道:“那今生就是你點悟了我,我度化著你。”
◎實現目標要將精力放在要事上
人們總是問佛陀:“佛死後去哪裏了?”佛陀總是微笑著,保持沉默,什麼話也不說。但是這個問題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來,看來人們還是對這個問題比較關心的。
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佛陀對他的弟子說:“拿一支小蠟燭來,我會讓你們知道佛死了到什麼地方去了。”
弟子急忙去拿來了蠟燭,佛陀說:“把蠟燭點亮,然後拿過來靠近我,讓我看見蠟燭的光。”
弟子把蠟燭拿到佛陀的麵前,還用手遮掩著,生怕風把蠟燭吹滅了。但是佛陀訓斥他的弟子說:“為什麼要遮掩呢?該滅的自然會滅,遮掩是沒有用的。就像死,同樣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佛陀吹滅了蠟燭,說:“有誰知道蠟燭的光到什麼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麼地方去了?”弟子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說不上來。
佛陀說:“佛死就如蠟燭熄滅,蠟燭的光到什麼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麼地方去了。和火焰熄滅是一樣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滅了。他是整體的一部分,他和整體共存亡。火焰是個性,個性存在於整體之中,火焰熄滅了,個性就消失了,但是整體依然存在。”
佛陀接著說:“不要總關心佛死後去哪裏了,他去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佛。等到你們頓悟的時候,你們就不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
◎追求路上決心第一
當年達摩乘一葉扁舟,漂洋過海,用了3年時間,曆盡艱難曲折才來到了中國。達摩在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他看到這裏群山環抱,叢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於是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腳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