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弟子聽後若有所悟,於是將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這就是後來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後來弘法傳道,有人問他:“請問世間什麼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
“虛空包容萬物,什麼可包容虛空?”又有人如此問道。
“滴水!”還是同樣的答案。
滴水和尚何以總是如此回答呢?因為他的心已和滴水融合在一起,心包太虛,太虛即是心,一滴水中也有無盡的時空了。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日本曾有個叫鐵眼的年輕和尚,發誓要用募捐得來的錢為佛修一個金身。這件事雖然功德無量,但是談何容易!不少人都好心地勸他放棄這個念頭,然而鐵眼和尚卻是一個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人,一旦立下了宏願,就一往無前、絕不退縮。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來到了最繁華的鬧市,向過路的行人乞討施舍。不一會兒,走過來一個武士,鐵眼和尚施禮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吧!”
武士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就像沒聽見一樣,大步流星地走了過去。鐵眼和尚急忙追上去,緊跟其後低聲乞求:“捐多少都行!”
武士厭煩地揮揮手,十分幹脆地厲聲拒絕道:“不!”
武士在前麵走著,鐵眼和尚在後麵跟著,一前一後竟然一起走出了十多裏路!那個武士產生了憐憫之心,隨手扔下了一文錢。鐵眼和尚趕緊從地上撿起那一文錢,並畢恭畢敬地朝武士行禮致謝。
武士覺得很奇怪,態度也緩和了許多,不解地問道:“區區一文錢也值得你這樣看重與高興?”
鐵眼和尚回答道:“今天是貧僧為塑佛金身而行乞的第一天,如果連一文錢也不能化到,或許貧僧的心誌就會產生動搖。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貧僧對於成就大願已經確信無疑,所以感到無限的欣慰。”
鐵眼和尚說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繼續化緣,一邊走還一邊自言自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武士肅然起敬,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去。
暑去冬來,經過無數個風霜雨雪的日子,鐵眼和尚終於籌足了資金,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不因一次小小的失誤而放棄
有一個老和尚教一個小沙彌保存香菇,老和尚教小沙彌把一個個香菇用一個個塑料袋子包裝起來,小和尚不知其理,心想:師父這樣做真麻煩。但還是按師父的要求做了。
到了秋天,師父要小和尚拿出以前儲藏的香菇來吃,小和尚聽從吩咐去拿。
一會兒,急忙跑回來說:“師父不得了啦,香菇腐爛了,不能吃了!”
師父不急不忙地說:“你再打開其他的看看。”
小和尚又跑去拿,這一次小和尚笑嘻嘻地對師父說:“這一筐香菇隻有幾個是壞的,其他的都是好的,都能吃。”
這時師父借著這個事情對小沙彌說:“人生也是一籮筐的矛盾果,隻要用心把一個個矛盾果像包裝香菇那樣用塑料袋包起來,那麼局部的挫拆、失敗並不影響獲得更大的成功,就像一籮筐的香菇隻有幾個是壞的,大部分還是好的,是能吃的。”
◎功到自然成
曾經有一度,小和尚一了耐性不夠,做一件事隻要稍稍有點困難,就很容易氣餒,不肯鍥而不舍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師父給他一塊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條刀痕。當一了切好一刀以後,師父就把木板和小刀鎖在他的抽屜裏。
以後,每天晚上,師父都要小和尚在切過的痕跡上再切一次。這樣持續了好幾天。
終於到了有一天晚上,一了小和尚一刀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兩塊。
師父說:“你大概想不到這麼一點點力氣就能把一塊木板切成兩片吧?一個人一生的成敗,並不在於他一下子用多大力氣,而在於他是否能持之以恒。”
◎學不在多,貴在力行
釋迦牟尼有個叫般特的弟子,為人忠厚、善良,學習也夠刻苦,遺憾的是生性有些愚鈍。佛祖讓五百名羅漢天天輪流教他,可是仍然看不出有什麼大的長進。
誨人不倦的佛祖把他叫到麵前,不厭其煩、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說:“滴水可以藏海。你不要瞧不起這首偈,不要認為它過於簡單,過於淺顯,稀疏平常。如果你能真正學會這一首偈,並能將其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那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般特集中精力、精益求精地專學這首偈。他日複一日地推敲琢磨,終於徹底領悟了其中的含義與奧秘。
功夫不負有心人。般特潛心學習的進步,佛祖看在眼裏,喜在心上。過了一段時間,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女尼講經說法。那些女尼早就聽說過有個愚笨的般特,所以心中自然都不服氣。她們認為:“像他這樣的愚笨之人怎麼能講經說法呢?”雖然她們心裏是這樣想,但是表麵上還是以應有的禮遇對待他。
般特坦白而謙虛地對女尼說:“我生來愚鈍,在佛祖身邊隻學得一偈,現在給大家講講自己的體會,希望靜聽。”
接著便開始念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