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非常地開心,因為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聰明了,想到這麼好的辦法,就趕緊把小牛和母牛分開,免得小牛不小心就把母牛的牛奶吸光了。
很快地,一個月過去了,到了宴客的日子,來了很多的人,他好不容易安頓好親朋好友,總算可以開始大宴賓客,便興衝衝地將母牛牽出來,準備開始擠牛奶。可是,沒想到,擠了老半天,怎麼擠就是擠不出來,而且連半滴也沒有!
這時候受邀的客人,又是生氣,又覺得好笑,真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實在是哭笑不得!
◎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因為他的兒子已經十五六歲了,可是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於是,父親去拜訪一位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
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我這裏。三個月以後,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這三個月裏麵,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三個月後,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三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來繼續迎接挑戰,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十六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父親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受訓三個月,看到的結果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說:“我很遺憾,因為你隻看到了表麵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呢?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啊!”
◎今日事決不拖到明天
日本親鸞上人九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麼年小,為什麼要出家呢?”
親鸞說:“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已雙亡,我不知道為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麼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為了探明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誌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
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你那麼年高,你也不能保證您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後,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道:“對的!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吧!”
◎不鬆不緊
一日,一位禪師聽到了一陣悅耳的琴聲。走近一看,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彈奏。
“你的弦拉滿了嗎?”禪師問。
年輕人回答:“沒有。”
“那麼,你是把它放鬆了嗎?”禪師又問。
他回答:“沒有。”
“那麼你是怎麼調它的?”禪師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鬆不緊,這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禪師慶幸道:“生命,就是一場遊戲,正如此琴般。若眾生對待每一件事,皆輕鬆卻不輕浮地去麵對,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有在琴弦不鬆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來。”
年輕人聽後,謝過禪師點化,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漸漸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正樂趣。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宮本學藝時。就如何成為一流劍客,師徒間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師父,我努力學習的話,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一名劍師?”又壽郎問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麼久。”又壽郎解釋說,“隻要你肯教我,我願意下任何苦功去達到目的。如果我當你的忠誠仆人,需時多久?”
“哦,那樣也許要10年。”武藏緩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漸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壽郎不甘心地繼續說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學習,需時多久?”
“嗯,也許30年。”武藏答道。
“這怎麼說啊?”又壽郎問道,“你先說10年而現在又說30年。我不惜吃任何苦,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精通此藝!”
“嗯,”武藏說道,“那樣的話,你得跟我70年才行,像你這樣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達。”
“好吧,”又壽郎說道,他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留下來跟武藏學劍。
武藏給又壽郎的訓練是:不但不許談論劍術,連劍也不準他碰一下。隻要他做飯、洗碗、鋪床、打掃庭院和照顧花園,對於劍術隻字不提。
3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又壽郎仍是做著這些苦役,每當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內心不免有些淒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從又壽郎的背後躡進,以木劍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第二天,正當又壽郎忙著煮飯的時候,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向他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