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快樂自由——心中無掛礙,萬事皆和諧(1)(3 / 3)

小和尚聽了很難過,開始掉眼淚。一位老和尚聽到了,就跑來問是怎麼一回事。了解事情的經過以後,他就去安撫廚師的情緒,並私下對小和尚說:“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這次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多觀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並且需要跟我做一個報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這個任務,強調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還要看風景、作報告。

不過在老和尚的堅持下,他隻有勉強上路了。在回來的途中,小和尚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真是美。遠方看得到雄偉的山峰,又有農夫在梯田上耕種。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有兩位老先生在下棋。這樣邊走邊看風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覺就回到廟裏了。當小和尚把油交給老和尚時。發現碗裏的油,裝得滿滿的,一點都沒有損失。

◎快樂隻是一種感覺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獨坐寺內,悶悶不語。

師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機,也不語,微笑著領著弟子走出寺門。

門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師父依舊不語,懷抱春光,打坐於萬頃溫暖的柔波裏。

放眼望去,天地之間彌漫著清新,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安詳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無一物。

小和尚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過了晌午,師父才起來,還是不說一句話,不打一個手勢,領著弟子回到寺內。

剛到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上兩扇木門,把小和尚關在寺門外。

小和尚不明白師父的意旨,徑自坐在門前,半天納悶不語。很快,天色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小鳥也漸漸變得不明朗起來。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他的名字,進去後,師父問:“外邊怎麼樣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了。”慧能又回答說。

“不,外邊還有清風、綠草、鮮花、小鳥,一切都還在。”

慧能頓悟,明白了師父的苦心,這些天籠罩在心頭的陰霾一掃而空。

◎一切牽絆都是憂和惱

一位老僧深有感觸地說:“活著是一種折騰,是一種不斷被欲望折騰來折騰去的過程。所有的情啦,欲啦,都是煩惱之源,是煙雲之物。想想,走了,能帶走什麼?名啦,利啦,你能帶走多少?惟一能帶的,將是你的真與靈了。”

小徒弟問:“所以我才要活得快樂些,因為死後根本帶不走快樂。”

老僧緩緩搖頭,“你如何明白快樂?真正的快樂你明白麼?而且,快樂仍是情。無情,才是佛。”

“真與靈是什麼?”

“真就是佛,靈也是佛。”

小徒弟有些糊塗了:“我不懂您的話。”

“有個一心向佛的人,苦苦悟什麼是佛,參了很久,也沒悟出。就去拜訪佛,那天,佛知道他要來,就在他把門推開時,猛地把門關了。那個人就敲啊敲啊,敲了很久,又喊,佛就在屋裏誦經。那個人嗓子喊出了血,佛就是不開門,他隻好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那個人猛然悟出了什麼是佛。”

小徒弟更迷惑了:“什麼是佛,吃閉門羹就是佛嗎?”

“對了。”老僧說,“吃了閉門羹就是佛。因為這就是真。”

小徒弟說:“您要是圓寂了,也是佛嗎?”

老僧但笑不語。

“那您所說的靈呢?”小徒弟又問。

“孩子啊,你怎麼能明白呢?我怎樣解釋你才明白?靈是一種超脫,一種真氣。”老僧歎口氣,“在塵世之中,惟有佛能夠避開憂和煩惱,避開了,就是靈。”

“在佛的眼中,什麼是憂和煩惱?”

老僧輕輕地說:“世上一切牽絆,都是憂和煩惱。”

◎多想積極的一麵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勤奮,待人彬彬有禮,說他德才兼備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他一直為自身存在的缺陷苦惱著。

他是個隻有一隻胳膊的獨臂人。

他的另一隻胳膊是上山砍柴時不慎從山崖上摔下摔斷的。

從此後,他就覺得自己低人一頭。

看著別人都那麼生龍活虎,他實在抬不起頭來。

為了戰勝這種苦惱,他就更加發憤努力,每當鑽進書的海洋,他就物我兩忘。

但是,一放下書本,那種極端的痛苦與自卑又向他襲來。

聽人說山上住著一位八十多歲的高僧,非常善於開導人。

年輕人慕名來到山上。

高僧接待了他,年輕人傾訴了自己的苦惱,然後把那隻因為沒有手臂而空著的袖子轉向高僧:“不信你看,這就是折磨我多年的缺陷。”

高僧把手伸進年輕人的袖管裏,然後抬起頭來微笑道:“什麼缺陷?你的袖筒裏什麼都沒有!”

◎一切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