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曹鋒,已逾不惑之年。老境逼至的曹鋒,謝世前對他的兒孫說:“記住,永遠記住。沒有候旨頭仇老前輩的鼎力相救,恐怕我曹門,早就完了。沒有山西杏花村楊忠孝老先生來涇三原尋覓他那個撲朔迷離的夢,我曹門隻怕沒有那麼大的福氣,獲得了本不屬咱曹門的那份外財。沒有劉家莊劉樹森和西鄉王村郭平安的鼎力支持,我曹門絕對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
“記住,永遠記住。我曹門今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像一個關中硬漢那樣的大氣敢為,那樣的樂於助人。對那些幾十年來熱心幫助和大力支持我們曹門發家的後輩,無論是男是女。隻要找上西鄉王村曹家門前,一律不能虧待。尤其是候旨頭村的牛娃、狗娃的子孫,應以我曹門之後,坦誠相待。管人家有無有,均按我曹門現有資產,每年年關,須提前送銀各三百銀。
“記住,永遠記住!無論在任何情勢下,既然老天這樣看得起我曹門之後,賜我曹門長存。我曹家經商大業,永遠不會從天上垮下來的,這是因為,現在我曹門之後,大都成了關中一條條硬漢。‘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還有‘居為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衣貴潔,不貴華。行高者,名自高。人自重,非貌高。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還有,‘嫡後嗣續,祭祀丞嚐,稽顙再拜,悚懼恐惶。年矢每催,曦暈朗曜,璿璣懸翰,晦魄環照’。等等,等等都要記住。
“記住,永遠給記住!當我曹門之後,一旦東山再起,日進鬥金的時候,萬不可稱霸。在即將登進豪門巨富或者豪門富室時,萬萬不可豪華腐敗,窮奢極欲。萬萬不可忘記我曹門始祖為了曹門傳宗接代,瓜衍淑繁,在奔赴天下縣,涇三原這個白菜心上,曾經吃過牛糞,觀音土,雁屎……一句話,以史為訓。萬不可丟了曹門始祖的顏麵!……還有……永遠不要忘記……和尚明太祖招曹家相門為陰司駙馬之仇!”
曹家這相門後裔曹鋒,荒戰不休年頭,為求得曹門子孫的生息。邁著沉重的步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踏過了人生中一道又一道的曲折與坎坷,走進關中。關中沃野的皇天厚土,六十餘載的春風秋雨,終於將曹門這個熟讀經史,滿腹經綸的河南漢子曹鋒,潤脫成一條秉性豪放、雄闊敢為的關中硬漢。
當他邁著沉重的腳步,走盡他人生最後一步謝世的時候,他不以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寒酸而埋怨,也不因自己所創的偉業而榮耀,他隻在乎曹門後裔,“不要忘記過去!”
在安葬曹鋒時,他的長子曹亮揮淚將其父生前為自己所書的一首詩,哀悼時,泣不成聲地掛在靈前的橫幅上:
回首八十秋,血淚滿腮流。
硬漢不可辱,神佛不可求。
笑踏坎坷走,沃野識秦牛。
人生誰無悔,業譽後輩留。
曹鋒的頭七沒過,他的仁兄劉樹森終因九十有九高壽,也隨著他的老弟歸天去了。
劉樹森這條關中硬漢,在寺院廟宇建築上聞名遐邇大江南北的古建大師,他的謝世,令關中道先賢先聖,及其一茬茬長出的關中硬漢悲哀,悲歎。他雖未以關中一介高才入仕,卻也繼承並構建了明古建築的一任絕學,成了涇三原的豪門富室。並以陝人雄闊直率之舉,早早地傳授給了他的後輩,連同他那些苦學勤思的弟子。
在安葬關中道這個古建先聖劉樹森的吊唁哀悼時,他的長子劉宏遠和曹鋒的長子曹亮一樣,也將其父生前為自己所書的一首詩,泣不成聲地掛在靈前的橫幅上:
硬漢淚酸楚,古建八十秋。
繼承先輩誌,魂去名英留。
構技勤幻探,學藝賴苦求。
捫心堪笑慰,桃李遍九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