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沉浸(2 / 2)

魯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寫道: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意味留存。它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其中的屢次憶起,舊來的意味以及時時反顧,是完全沉浸在思鄉之情中的。試想,你或被兒時的搖籃所沉醉,或被青春的微風所撫慰,或被某種悲痛的寒意所刺透,應該說是付出了感情的代價,已經成為你精神經驗的一部分。那些曾經有過但已消逝了的東西,牢固地保存在有著巨大能量的記憶裏,在心上留下自己的標誌和刻痕。

在往事複現的一瞬來到的時候,你不要輕易放過它,要牢牢地抓住,讓思緒久久地屢次沉浸在那些境況中,反複咀嚼那些時間所儲藏的幹果。在時時反顧中所尋找到的那種當初的感覺,往往會是你一篇散文的主導旋律。這樣,在你的作品必要時,某一個細微的不曾料到的東西,也會突然生動地浮現出來,落到紙上去。

一個人在沿著自己年齡的階梯往上攀登時,他就會感到流年似水。而沉浸在意念中.會使他對人生有一種藝術性的認識。這種折射的憶念被現時所滲透,形成概括和強化了的各種感覺,用趨於成熟的文字表現出來,當是不錯的散文作品,給人以希望,以啟迪。

讀一些初學寫作者的散文,有的文通字順,書寫嚴整,所要表露的思想和人物、事件、場景都似乎尋不出毛病,卻抓不住人,缺乏藝術感染力。相反,有的散文習作盡管有錯別字,語句甚至有不通順的地方,但作品形象生動,有著真情實感,從裏麵滲透出一種雍雍陶陶的文學氣氛和潛在的情味,似一泓幽藍的蓄潭。

如果說散文外在的詩意因素來自氛圍的話,那麼其內在的詩意因素必然是情韻所致了。一篇散文佳品,總是善於尋找能夠使讀者沉浸於某種情緒、某種心境的節奏、詞彙和語句,從而創造出撲朔清遠、深蘊淡出的情味。

思想像一顆看不見的種子,落在藝術家的心靈上,於是從這豐饒的土壤裏,在一定形式內,在充滿美和生命的形象中,滋生、發展,終至出現了一個完全特殊的、整個的、自成一體的世界(別林斯基語)。外露隻不過是散文意境的外殼,而內向才是它的血肉。僅求得文字流暢,結構完整是不行的,其中必須有一股感情灌注著,流動著。沉浸於這一股感情,如實地去抒寫這一股感情,便是散文作品抒情特征的所在。

抒寫感情,並不在於堆砌快樂、痛苦之類字眼,要緊的是將引起你的感情的原因和經過,無論外界的事物或是內心的變化,都照當時所感受到的寫出來就是了。

對於抒情散文來說,創造氛圍是為了藝術抒情,是為了透露和引出作品內在的情韻,以獲得捕魂攝魄的抒情魅力。所以,沉浸於特定的心境去構想,去運筆,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構成意境主體的氛圍與情韻,則是作者體察生活、提煉詩意、傾吐情思、布局熔裁以及駕馭語言藝術多方麵綜合的結果,是作者政治思想、藝術修養、美學趣味的具體表現。要寫好散文,必須潛心地從這些方麵做起。

沉浸!成色十足的散文,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就在於它那種內在的情感火焰。

作者先沉浸在你所要描繪的藝術天地裏,讀者的心緒,才有可能沉浸在你的作品裏。

《長安》198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