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四章 石頭之書(2 / 2)

步出綿密如織的碑林,走入石刻藝術館的感覺當是粗獷與彤體的鮮活。文字的意義相對抽象,而具象的石刻正好補充了感悟上的另一麵。它的實在體積和雕刻技藝,給人以無窮的審美愉悅。雕法的圓、浮、透、平或線刻,顯示出不同的風格樣式。尤其是漢唐石刻的雄渾氣勢、豐厚蘊含,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雕塑史上也是顯赫的。其陵墓石刻,地上或地下的,實用或裝飾性的,畫像或圖案,都一樣精美生動。儀衛性石刻的人、獸,如唐太宗昭陵墓前的六駿,體量碩大,造型十分肅穆。這裏所展示的宗教石刻,以佛教為主,可以想見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除文字的傳播外,以像設教的藝術形式是何等廣泛。還有一些實用性的石刻,如燈、函、鎮、碑首、拴馬樁,都飾有精美雕刻。

走出曆史長廊,站在今天的陽光下,清新的風會讓你長長地做一次深呼吸。曆史是這樣走過來的,文化藝術是如此生長的,書法漢字的根和枝葉是這樣的形狀。佛教西來久矣,在碑林的經文裏,在石刻的線條中。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弱,早在上個世紀初的那個月黑風高夜裏,在那片黃土原野上被外強掠走,如今流落在美國費城一座博物館裏。守在這裏的四駿是被四分五裂後拚接在一塊的,它們與其夥伴的天各一方,也會有百年的思念嗎?它們如果複活過來,它們倘若有思維,麵對碑林裏不同膚色的遊客,會領悟時下的所謂地球村之世風嗎?

哦,時空在變化,記憶在延續,你會與碑林道一聲別,道一聲珍重。

《當代陝西》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