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 說童年(1 / 1)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當白發蒼蒼的外婆說起自己的童年時,稚氣的小外孫女會驚訝地叫起來:您這麼老了,怎麼還會有童年呢?外婆笑了:傻孩子,再老的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有童年的。眼前的老外婆也曾經是尿褲子的小女孩,也曾經讓母親打疼屁股,在小外孫女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那該是多麼遙遠的事情啊!事實上,哪一個人可以沒有童年呢?問題在於童年是需要認識的。正處在童年時期的孩子,往往是不認識童年的,就像不借助鏡子看不清自己的臉一樣。孩子常常會向大人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大人覺得不便啟齒時,就搪塞說: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孩子急了:那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呀?也就在這樣的追問中,孩子不知不覺長大了。這時候,當初的孩子才會說,我小時候如何如何,我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實際上,對於童年的認識資格,是在過了童年之後才獲得的。

人之初,性本善,童年是天真無邪的。有人從逆向思維考慮問題,說是人之初,性本惡,多是出於一種投機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童年的美麗,是沒有被汙染的小溪,是咿呀學語的雲雀,是破土而出的草芽,是初升於海岸線上的太陽。一個新的生命,總是與富有生機的大自然渾然一體的,與人類文明的母體脫離不開的。它生長著,變化著,逐步顯現出儀態萬方、五光十色的生命情狀,成為這個神奇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童年總是向上的,是向真、向善、向美的,這是天性所決定的。惡的東西,隻不過是穀田裏的稗子。

盡管在物質上或貧或富,是奢華還是苦難,每一個人的童年總是有差別的,但在精神上幾乎都是平等的,一樣擁有心靈的歡樂和幸福感。追尋苦難的童年,也許比回憶奢華的童年更能觸動一個人的心弦,這便是悲劇比喜劇更能讓人心旌升騰的道理所在。在爭取生存的物質需求時,愈是艱辛,愈能磨礪一副受傷的腳板,一步步走得踏實一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深山出鳳凰,許多有大出息的人,都是從貧瘠之壤,曆經風雨磨煉,才終成大器的。有的受條件限製,缺少進取,隻能抱怨終生。當然,童年的順境是一種優越,如果把握得好,會一帆風順走向成功之路。如果依賴優越的家境,像現在的溫室大棚育苗種菜,隻能培育出上好的菜蔬,但誰也不可想象哪裏有培養參天大樹和森林的溫室大棚。飛出巢穴,自食其力,在生存的能力和生活經驗方麵,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童年就顯出其弱勢了。所以說,童年的精神財富是不貶值的。

如同大人回憶童年一樣,童年時的理想也是一個夢。所不同的是,年輕人在童年中打理行囊,中年人在童年中尋找慰藉,老人的回憶則是欲罷不能的殘夢,而當下的童年理想卻是一個飛翔的夢,一個無所畏懼的夢,一個偉大的夢。

《家教》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