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是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船進行曆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859年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物種起源》一書,在生物科學界引起了一場突破性革命。
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幻想,他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對於兒子從小就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的父母十分重視和愛護,千方百計地支持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努力探索,這為達爾文日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次,小達爾文和媽媽到花園裏給小樹培土。媽媽對他說:“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成長。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青草又喂肥了牛羊,我們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我們才有飯吃,才有衣穿。泥土真是無價之寶啊。”聽到這些話,小達爾文想了想,疑惑地問道:“媽媽,泥土裏能長出小狗來嗎?”“哪能呢,孩子。”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達爾文又問:“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媽媽和藹地回答他。“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呢?”達爾文進一步問。“是上帝!”媽媽回答說。“那上帝又是誰生的呢?”小達爾文打破沙鍋問到底。媽媽答不上來了,但她沒有生氣,而是啟發孩子道:“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未解之謎,等你長大了,就去破解這些謎,好嗎?”
從此,達爾文對花草樹木、鳥雀蟲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上學以後,他仍然保持著這種興趣。他采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生活習性。但是,剛上學時,達爾文在學校裏的人緣很不好,因為同學們認為他愛“說謊”。比如,他撿到了一塊怪石,就會煞有介事地對同學們說:“這是一枚寶石,能值很多錢。”同學們哄堂大笑,可是他卻並不在意,繼續對身邊的東西發表類似的另類看法。還有一次,他向同學們保證說,他能夠用一種“秘密液體”製成各種顏色的花草。但是,他從來就沒有做過這樣的實驗。久而久之,老師也覺得他很愛“說謊”,把他的問題反映到了達爾文的父親那裏。幸虧父親了解自己的孩子,堅持認為那不是撒謊,而是想象。
對達爾文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達爾文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著緩慢的腳步,突然一腳踩空,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達爾文的神誌非常清醒,就在跌下去的一刹那,在他頭腦中閃過念頭的數目卻是驚人的多。這一切,好像與生理學家們所提出的每個念頭需要一定時間的說法,是不相符的。這場虛驚竟成了他的一次難得的實驗。
又有一次,他在一棵大樹的樹皮上發現兩隻罕見的甲蟲,連忙用兩隻手各抓了一隻。正在這時,從旁邊的樹皮裏又鑽出一隻更奇異的甲蟲。為了抓到這隻甲蟲,他隻好把其中一隻甲蟲含在嘴裏。沒有料到的是,在嘴巴裏亂蹦亂跳的甲蟲分泌出一種又辣又苦的毒汁,把他的舌頭刺得鑽心似的疼痛。盡管如此,他卻緊抿著嘴唇,舍不得將甲蟲吐出來。
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使達爾文在生物物種學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好奇心往往成了孩子了解、認識世界的鑰匙。合理運用這把鑰匙,孩子就能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順利地邁開成長的步伐。這樣看來,它不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又是什麼?達爾文的父母十分清楚這一點,他們鼓勵孩子勃發的好奇心,使達爾文牢牢握住了好奇心這把金鑰匙。年輕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奪走孩子的這把鑰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