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頓是愛爾蘭著名的物理學家,195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母親的關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為他幾易學校的事,被傳為佳話。
沃爾頓出生在一個有良好社會關係和文化基礎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是愛爾蘭理教會的主持人,在愛爾蘭政教界頗有威望。父親對子女要求很嚴,他不允許孩子們有任何越軌的行為。在幾個孩子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沃爾頓,每次參加社會活動,都不忘將他帶在身邊,父親的一舉一動,對沃爾頓都有深刻的影響。
但由於父親社會活動繁忙,真正對沃爾頓的成功產生直接影響的是他的母親。母親是一個出身貴族、富有修養的女性,和藹可親,而且知識廣博。她非常疼愛孩子,但從不嬌慣他們,在學習上和品德上一向嚴格要求。沃爾頓雖然聰明,但在學校裏學習成績並不好。母親十分重視這個問題,但弄不清孩子為什麼學習不好。為了使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她決定給他換個學校。
12歲那年,沃爾頓轉入一所教會學校學習。從第一天上學開始,母親就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過了一段時間,沃爾頓的學習成績仍然上不去。母親通過仔細觀察後,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沃爾頓愛結交一些不愛學習的富家子弟,而這些富家孩子生活在優裕的家庭裏,在學校裏隻知道玩耍,而不用心學習。沃爾頓成天與這樣的孩子們在一起,自然也就不會好好學習了。
找到了原因之後,母親決定再次讓沃爾頓轉學,以免他走入歧途。
不久,沃爾頓很快轉到了另外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在當地很有名,學校管理有序,學習氣氛濃厚。沃爾頓在這裏受到良好學風的熏陶,再加上與母親朝夕相處,在她耐心的督促和引導下,終於排除了來自外界的幹擾,沃爾頓可以安心學習了。不久,他的學習成績就上了一個大台階。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之後,母親又為孩子未來的專業操起心來。當初,沃爾頓想學社會科學,但母親根據他的身體條件和愛好,建議他學自然科學。沃爾頓覺得母親想的比自己全麵,於是就決定學習自然科學。在母親的指導下,他刻苦學習,終於考取了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入校後,在老師的培養下,他努力學習,很快成為學校的尖子生,走上了成才的道路。在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畢業後,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成為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員,成為著名教授盧琴夫的得力助手。後來,他又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改變原子體係,開辟了用人工核反應釋放巨大原子能量的新途徑,為物理學的前進作出了貢獻。
就像中國的孟母一樣,沃爾頓的母親也堪稱楷模。為孩子尋找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良師益友,是所有母親的心願,所不同的是,有多少父母像孟母和沃爾頓母親那樣費盡心機、堅持不懈呢?跟著先生學念書,跟著屠夫學殺豬,這個道理好懂,但如果麵臨兩難境地,做父母的是否會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