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讓孩子多接觸名人(1 / 1)

阿格·玻爾是丹麥著名的物理學家。1922年,因提出核的液滴模型和複合核的概念,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的父親是丹麥皇家科學院的院士,是哥本哈根知識界的中心人物。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的玻爾,從小就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在他的家裏,經常聚集著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學者和各方麵的權威人士。在這些人中間,有哲學家於夫丁、物理教授克利斯蒂昂森、語言學家湯姆森等。這些科學、文化界名人經常到他們家聚餐,邊吃邊討論重要的科學或哲學話題。每當這個時候,玻爾的父親就特意把他叫過來,坐在一旁靜聽。小玻爾懷著對前輩們的崇敬,認認真真地坐在那裏,盡量把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思想和精髓吸收到自己的腦子中,歸己所有,生怕有一絲遺漏。

在他們家的客廳裏經常聚在一起的,除了那些學者外,也有不少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這些精英的淵博知識和不凡見解,使小玻爾大開眼界,並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這一切都在玻爾身上留下了痕跡。在他的性格中,他首先繼承了父親和母親優秀的一麵,具有謙和、正直、善良的美德;其次,他聰明過人,辨認知識的目光十分犀利。從小學開始,他就顯示出過人的智慧潛力。他的曆史、語文成績每次都是全班第一,數學、物理已遠遠地超過全班同學的水平。這些不能不說明是他父親的家教方式在起作用。

18歲時,玻爾進入哥本哈根大學的數學和自然科學係學習,主修物理學,同時也要學一些哲學課。當時的物理學教授克利斯蒂昂森和哲學教授赫弗森都是他父親的朋友,小玻爾從小就聆聽過他們的教誨。他們廣博的知識、活躍的思想和不凡的舉止,對青年玻爾影響至深。

在教育孩子方麵,玻爾的父親並不隻是為孩子灌輸理論和書本知識,也非常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玻爾上小學一年級時,第一堂手工課,他就為弟弟搭了一個木偶戲台。可老師沒有讓他帶回家,這使他很傷心。父親便給他買回了一大堆材料和工具,幫他搭了一個講究的工作台。過了兩年,又給他買了一台車床。玻爾心靈手巧,喜歡做金屬切削工作,很快就掌握了車工技術。一次,他自行車上的飛輪壞了,他就自己動手修理。不料,車子拆掉後,他卻不知道如何裝配,急得滿頭大汗。這時,父親阻攔了母親去請修理工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想辦法。經過對每一個部件的研究和分析,小玻爾最後終於成功了,這令父親感到很欣慰。

讓孩子多接觸名人,有以下幾個好處:第一,樹立誌向。名人有自己獨特的才藝,通過接觸,孩子可以聆聽教誨、親身感受名人的非凡之處,從而開闊眼界,激勵自己的上進心。第二,增加才幹。孩子可以直接從這些才俊身上吸取知識,為日後的成長打下基礎。第三,給孩子交往的機會。如果孩子立誌從事某項事業,一定不會忘記心中的“明星”。所以,如果父母有條件,不妨借助名人效應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