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是世界傑出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12年5月出生於中國江蘇太倉,早年赴美留學,獲得賞識,曾參與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曾因率先用實驗證明楊振寧、李政道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理論而轟動物理學界。
在明清兩代,蘇錫常地區許多“不起眼”的小鎮上誕生的傑出人物數不勝數,但是,在農村小鎮上出一名世界級的女科學家,吳健雄還是第一人。我們知道,中國傳統上非常“重男輕女”,女孩子連上學都難,做一個科學家更是不可想象的事。吳健雄所取得的成就,應該說是與父親吳仲裔的啟蒙教育分不開的。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吳仲裔不但思想進步,而且興趣十分廣泛。他對無線電、狩獵、唱歌、彈鋼琴、吟誦古典詩詞等都有相當高的造詣。他對子女的教育既不苛求,也不強求,他看出女兒吳健雄小時候聰明好學,就適當地加以引導。他經常將上海《申報》上登載的一些科學小故事、趣聞等念給吳健雄聽。父親經常看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百科小叢書》,看了之後,他就給吳健雄講述其中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他還自己動手組裝了一台收音機,小小盒子,竟然會說說唱唱,這特別使小健雄著迷,並激起了她的遐想與神往,這無疑為她長大投入科學研究埋下了心靈的種子。
吳仲裔不僅給女兒自然科學方麵的啟蒙,而且給女兒社會科學方麵的啟蒙。吳健雄是在瀏河鎮明德學校接受小學教育的,校名取“大學之道,在於明德”之意。那時候,父親創辦“明德女子職業實業學校”並自任校長,決心打破千百年來“重男輕女”的陳規陋習,用現代知識消除鄉間愚昧和閉塞。在學校初創之際,受封建思想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學生很少,吳仲裔就帶著小健雄挨家挨戶說服動員,並且不論貧富,一視同仁。
為了鼓勵窮苦人家的女孩來上學,父親不僅全部免除她們的學雜費,還努力幫助其創造財富,教給她們縫紉、刺繡、園藝等技術。為了幫助解決上學和家務的矛盾,父親還特別允許一些要照顧弟、妹的女孩帶著弟弟、妹妹一起來上學。當吳健雄回憶起自己美好而快樂的童年時,她動情地說,父親的勇武、進步與開明,教給她不畏艱險、不斷追求新知的品質,還給予了她最初的科學啟蒙。
許多名人的成長,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家教。是啊,家庭對子女的最初引導是多麼重要,可以把孩子引向高尚或偉大,也可以把孩子引向卑劣和無知。雖然愛孩子是人的天性,但教育好孩子卻未必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吳健雄的父親不重男輕女,把深深的父愛化成知識的啟蒙。愛孩子的形式有多種,用心培養孩子,使其成大器,才是最有力的愛、最有價值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