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科學健康地引導孩子(1 / 1)

達爾文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但是他不僅僅隻研究他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物種,對於孩子的教育他也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那就是要科學、健康地引導孩子。

在家裏,為了能夠給達爾文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善解人意的妻子便要求家裏其他人,包括他們4歲的小兒子在內,都不得在達爾文工作期間擅自進入他的書房。

有一天,小兒子趁母親不在家,壯著膽子推開了達爾文書房的門,膽怯地看著達爾文,伸出他髒髒的小手,小心翼翼地對達爾文說:“你能陪我出去玩會兒嗎?我給你錢。”說著還揚了一下他手裏的幾個便士。

性情溫和的達爾文沒有因為兒子打擾到他的工作而發火,隻是皺了下眉頭,便拉著兒子髒髒的小手到後花園裏玩耍去了。看到兒子從未有過的開心,他感到非常內疚——自己因為一直埋頭苦心搞研究,所以很少陪孩子。

陪兒子玩耍過後,達爾文微笑著對兒子說:“這幾個便士還給你,你以後再也不能用錢來收買別人了,這樣做是不對的,知道嗎?以後我每天工作結束之後會盡量陪你玩,但是沒有特殊原因你不應該打擾別人工作。不過這次我不怪你,我也不會告訴你的母親,以免她懲罰你。要記住我的話啊。”兒子非常開心地點點頭,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在達爾文工作時間去敲過他的書房門。

等孩子們到了青春期,達爾文和妻子主動為孩子講解人體結構、不同性別的生理特征,甚至還給他們講到了“性”這個話題。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別說是直接地提到這個問題,就是非常隱晦地談到有關“性”的問題,都會被人視為有失體統,甚至會被指責成思想不健康、不道德。但達爾文夫婦是一對思想非常開通的人,他們相信在孩子們這個年齡,給他們講這些知識,並不會汙染他們的思想,反而會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以免在麵對青春期突然出現的一些生理問題時感到惶恐和苦惱。

而事實也正是這樣,孩子們非常愉快地度過了他們的青春期,當別的同齡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正為那些突然到來的“意外”狀況感到害怕時,他們的女兒卻非常鎮定地接受了這一切。

達爾文也經常引導子女們,讓他們細心觀察周圍自然界的變化,並讓他們思考這些變化是怎樣產生的。在他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們也都燃起了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而在此時,達爾文又耐心地將自己所知道的科學知識慢慢教授給他們。

達爾文總是很喜歡引導孩子們的興趣,而不是采取傳統的說教,將知識非常生硬地強加給孩子們,因為他知道這樣並不能讓他們真正學到知識。隻有科學、健康地引導孩子,才能讓他們更自發自主地學習。

沒有不優秀的孩子,隻有不科學的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全社會的未來,身為父母,我們有義務在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的基礎上,盡我們所能幫助孩子完成良好品格和個性的塑造,以及用科學的知識使孩子擺脫蒙昧,避免誤入歧途。達爾文夫婦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性,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孩子遠離困惑,對他們是有益而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