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是世界體壇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廣西柳州人。從1981年起,先後參加了第21~24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第6、7屆世界杯和第23、24屆奧運會體操比賽。在第23屆奧運會上,他獲得3枚金牌、2枚銀牌,7次獲得滿分,被譽為“體操王子”。他被評選為國際奧運會運動員代表和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
最初,李寧的父親並沒有打算讓他學體育。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師,收入不高,家境貧寒,但父親對幼年的李寧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一心要把兒子培養成音樂家。為此,父親經常有意讓他聽音樂,親自教他練聲學琴,甚至還經常為兒子舉行家庭音樂會,父親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熏陶孩子的音樂細胞。
盡管費了不少工夫和努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父親失望地發現,小李寧的音樂水平並沒有多大長進,而且學琴心不在焉,放學後不知去向,很晚才回家,根本沒有把學琴當一回事,甚至有些厭倦。對此,父親真有恨鐵不成鋼的感受。
一天,父親來到兒子讀書的學校,看到李寧趴在體操室的窗台上目不轉睛地往裏看,然後又跑到操場的沙灘上翻起筋鬥來。父親看得很仔細,跑過去抱住李寧問道:“寧寧,你想練體操嗎?”李寧用力點了點頭:“是的,爸爸,讓我練體操吧!”父親看著兒子那期待的目光,陷入了沉思。
此時,父親的心情不免有些悲哀,他一輩子幻想當音樂家,始終沒有如願,隻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沒想到,兒子的興趣卻根本沒有在音樂上。如今,夢想雖然破滅了,但他並沒有絕望,因為他已經在痛苦中醒悟——音樂乃人之心聲,勉強不得;與其拉牛上樹,不如放之青山。於是,他對李寧說:“好,我支持寧寧學體操。”
從此,李寧,這顆世界體操的巨星慢慢誕生了。後來,在李寧獲得巨大成功後,有記者問他最感謝的人是誰,他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的父親。假如他沒有放棄初衷,也就沒有我的現在!”是啊,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證明李寧的天賦在體操上,如果當初他的父親固執己見,非讓他學習音樂,其結果不但當不了音樂家,而且也埋沒了一顆體操巨星。
假如李寧的父親當初沒有放棄初衷,而是一味地堅持要孩子學音樂,那麼結果可能就是:社會多了一個三流的音樂工作者,少了一個優秀的體操明星。可見,家長對孩子的前程安排事關重大!在培養孩子方麵,千萬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隻有支持孩子感興趣的,才能激起孩子無窮無盡的求知欲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