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談激光束能武器(1 / 3)

一、阿基米德的故事

公元前214年的一天上午,晴空萬裏,陽光燦爛,古羅馬帝國的數十艘戰船向西西裏島的錫拉茲城進攻。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和敘拉古國國王站在高高的礁石上,觀察著海麵。遠處那漸漸變大的帆影說明羅馬帝國軍隊的大舉進攻又要開始了。城堡中的兵力已經很少了,情況十分危急。這時阿基米德建議國王,命令人們把全島所有的鏡子統統拿到岸邊,在海岸上嚴陣以待。當羅馬戰船駛近時,阿基米德一聲令下,全島所有的鏡麵都把太陽的反射光對準入侵的敵指揮船的油布帆。頃刻,無數道耀眼的光芒射向敵指揮船,使那浸過油脂的船帆燃起衝天大火。羅馬人大驚失色,駕駛戰船狼狽而逃。阿基米德的智慧拯救了這個國家的人民。古羅馬人將鏡子反射的太陽光稱為“阿基米德死光”。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已無據可考,但這是人們把光作為武器的一種大膽的設想。20世紀60年代激光出現後,終於使古人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采用激光束直接攻擊的方案,我們把它稱之為激光束能武器。激光束能武器的區分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如按其用途性質區分,可分為戰略激光武器與戰術激光武器;按其搭載平台區分,可分為天基激光武器、陸基激光武器、艦基激光武器;按其功率區分,可分為高能激光武器及低能激光武器。但無論怎樣區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如同阿基米德的辦法一樣,都是運用了光的熱效應。

二、激光幹擾武器

激光幹擾武器通常指以下幾種情況:

迷惑,即用激光直接照射目標或者間接地將激光反射到目標上,使之受到襲擾,引起慌亂,或者被誘騙至其他地方,偏離軌道。

擾亂,即用激光照射導彈引信或光電偵察、通信、指揮、控製裝置等,使之過早引爆或功能失調,造成混亂。

上述兩種情況同時起作用,如美國空軍於1988年秋開始研製的“閃光”激光幹擾係統,就是一種典型的激光幹擾武器。該係統采用TRW公司研製的小功率化學激光器作為紅外幹擾光源,安裝在飛機上。飛機尾部還裝有由被動紅外探測器構成的威脅告警器。當飛機受到紅外製導導彈攻擊時,駕駛員可立即被告知,然後自動瞄準、跟蹤來襲導彈,在適當距離下發射紅外激光束幹擾導彈的運行,使其偏離攻擊方向,從而保護飛機。

三、激光致盲武器

近年來,激光致盲武器,作為一種經濟、輕便、實用的“軟殺傷”低能戰術武器而倍受軍界重視,發展很快。

激光致盲武器有三個優勢:一是在技術上比較容易實現。如,能量密度為每平方厘米0.5~5毫焦的激光束落到人眼的角膜上,就足以引起視網膜被破壞,達到致盲目的。而破壞一架飛機上的部件所需要的能量密度卻要高達每平方厘米10千焦以上,兩者相差10萬倍。二是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戰術效果,僅通過對光電設備或關鍵人員致盲,就可以完成預定的戰術目的。三是便於普及,這得益於致盲激光武器的造價非常低廉,因而便於推廣應用。

激光致盲武器的作用,可歸結為損傷人眼、破壞光學係統和破壞光電傳感器三個方麵。

損傷人眼。雖然激光對人眼的損傷主要取決於激光的波長、功率、脈寬、發散角等諸多因素,但實驗表明,無論激光在哪個波段,均可在適當的條件下造成人的裸眼損傷。其中以0.53微米的波長的藍綠激光對人眼的傷害最大,波長為0.4~1.4微米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波段次之,其他波段較輕。對使用光學儀器進行觀察的人員來說,因為這時落到人眼上的能量等於原能量乘以放大倍數及係統的傳輸係數,所以所受到的傷害較之裸眼就更為嚴重。

破壞光學係統試驗表明,光學玻璃被強度為每平方厘米300瓦的激光照射0.1秒時,表麵就開始熔化;光學玻璃在短時間吸收大量激光能量時,就會產生龜裂效應,並最後出現磨砂效應,致使玻璃變得不透明。上述破壞結果足以使光學係統立即失效。

破壞光電傳感器。低能量激光武器輸出的激光能量,就足以使光電傳感器輸出完全飽和甚至本身受到破壞,從而使其短時或永久失效。據試驗,紅外探測材料將因吸收大部分激光而被破壞,光電型紅外探測器將被汽化或熔化,熱電型紅外探測器則出現破裂和熱分解現象。其中通過光學設備的光電傳感器受到的損害更為嚴重。

激光致盲武器的研製和裝備情況。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各國都嚴加保密。因為一旦公開裝備激光致盲武器,雖然會對敵方人員產生嚴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會因己方恐懼對方采取同樣的措施來報複,而大大降低其執行任務的質量。尤其是可以預見的戰後被“致盲”人員大幅度增加,會耗費高額醫療費用,造成巨大的社會負擔,而導致社會的遣責,承擔政治上的風險。

盡管如此,對軍方來說,能輕而易舉地挖掉對方的眼睛而打敗對手,是極為誘人的。所以,激光致盲武器在一些國家積極研製並投入使用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據美國於1987年公布的一份簡報中稱,美軍巡邏飛機的駕駛員,曾被蘇聯軍艦上的能量很高的激光係統致盲,差不多同一時期,瑞士“龍”式戰鬥機中也有駕駛員被型號不明的蘇聯激光係統致盲;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已在1933年研製成功發射藍光的激光致眩武器,並從1984年起,裝載在波斯灣執行任務的英國艦船上。因為進港時都用帆布蓋著,所以外人一直沒有發現,直到一位獲準登船的記者偶然發現並被拍了照片,才正式公諸於世。據稱這種激光致眩器已生產了12具,兩個一組,裝在6艘驅逐艦和護衛艦上。這種激光致眩武器的結構特點是:激光發射機和雙目測距儀、電視攝像機裝在一個長約1.5米的長方形盒中。該盒被放在一個四角支架上,依靠手工作俯仰和方位旋轉。該係統的作用距離為2.75千米,是一種近程防空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