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兩位心理專家曾經針對一些上班族做過調查,結果得知有70%以上的人都承認,他們在辦公室中曾經有過憤怒、焦慮、哭泣、哽咽的情況。對這些上班族而言,這是個“秘密”的經驗,他們不希望被別人知曉,以免使自己變得很窘迫。調查發現,工作壓力大的公司職員,有半數都產生過“揍同事”的念頭!這並非聳人聽聞,而是英國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據稱,高負荷的工作、愛出毛病的電腦還有惹人煩的同事都是這種“憤怒”的根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火。在調查中,51%的女性稱自己曾動過“暴揍同事”的念頭。相比之下,男性還紳士一些,隻有39%的人想過要打別人出氣。
如果你觀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上所遭受的壓力、挫折、誤會、爭論、溝通不良等負麵情緒隨時存在,並且潛藏在工作場所的每一個角落。
一般人大都把在辦公室內爭吵視為禁忌,凡是憤怒、喧鬧、輕佻、悲痛、焦慮、哭泣等等這些情緒化的反應,都不應該出現在工作場所。因為,發脾氣或許很有效,但是也很危險,它可能為你樹立更多的敵人。
是的,我們一直相信一件事:辦公室應該是冷靜、理智的地方,那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不應該出現在辦公室。
學會駕馭自己
這個世界誘惑確實太多,而學會約束和駕馭自己則是一生的功課。放縱自己或許是人天性裏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人性的一種傾向,然而放縱與悔恨也往往是人們不快樂的主因,是導致人生悲劇的最關鍵因素。
剛剛學會騎車或開車的人,通常都是很興奮的,因為他能夠駕馭一個機械的結構體,到處遊走。而事實上,學會駕馭自己——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結構體,倒應該是更快樂的事。
駕馭自己,克製自己,首先得要有個平和的心態才成,對客觀的東西有個實事求是的態度才成。否則,心態偏激,如何能對自己駕馭得了?駕馭自己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人,都是有情緒的,而情緒,總會因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相應變化。怎樣才能做到平和呢?智者告訴我們:一要大度。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種大度,當然不是無原則地對一切醜惡都睜隻眼閉隻眼,而是對於一切事物,包括醜惡事物和反常事物,都能以理性的態度,先承認它,再從容應對;二要辯證。辯證即能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麵,看到正反兩麵即能在事物猝然降臨之時不慌不亂,不驚不懼。壞事來了,以其可能轉化的光明麵中和之,中和則趨於平衡,趨於平衡則心態平和矣。大度和辯證,既和性格有關,又和思維方法有關,還需要假以時日,長期培養磨練,三者缺一不可。
不放縱自己可不是一句話便可完成的,它意味著一個艱苦的過程。通常信仰宗教和修道的人,大多生活簡樸,卻祥和且快樂,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他們立誌要修煉自己的身心,以便有絕對的把握來駕馭自己。最近有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身體中其實有兩個人,一個是理智的左腦人,一個是創造性的右腦人。人本身的矛盾就是因為體內左腦人與右腦人的衝突。經常說錯話或是做一些馬上會後悔的事,是由於左腦人控製不住右腦人。
著名舞蹈家陶金的故事讓我們感動。當陶金住進中日友好醫院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稍動一動,汗水就會濕透衣裳。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自己上廁所,不肯如別人一般在床上解決,一直到他臨去的前一天,也是如此。癌症晚期病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劇烈難忍的疼痛。為了不讓自己的大腦思維受損,不管多疼,他都盡量不服用含有鎮靜劑的藥物,實在疼得受不了了,他就用手指使勁掐自己,掐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甚至掐出血來。在生命最後的半個月時間裏,陶金出現了昏迷的症狀,時常昏睡。有一次與他相識的一位電影導演來看他時,虛弱的他已經不能出聲了,但還是要求坐到沙發上與導演交談,這情景讓導演潸然淚下:一向活蹦亂跳的小陶,怎麼會隻有這麼輕,這麼弱,卻又那麼自律,一點都不肯放縱自己,這是多麼頑強的生命力……
駕馭自己其實就是生命中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從簡單的事開始,逐步地去除任性、情緒失控的壞習慣,養成自我節製、不輕易發怒的好習慣,一步一步地學習,中途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就像學開車一樣,不斷地學習。
用智慧駕馭你的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一種感情具有不同的等級,還有著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那麼在這種情形下出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有人將之稱為“心理擺規律”。即使此刻你感到興奮無比,那相反的心理狀態極有可能在另一時刻不可避免地出現。這一點足以解釋自恃過高的人為何會走上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