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駕馭情感的五個原則(1)(3 / 3)

要克服這種“心理搖擺效應”所帶來的心理上的不良反應,人們首先要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有些人由於希望永遠生活在成功、榮耀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對困境與苦難缺乏足夠的應對準備,他們的心境自然也就會因生活場景的變化大起大落。

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釘的釘子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了。

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複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情緒衝動時的言行給別人造成的傷害的確是永遠無法彌補的。荀子說過: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人們常常將理性與情緒對立起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理性中蘊含著智慧,情緒中同樣包含著智慧。情緒智慧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意識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情緒智慧高的人,無論在工作還是人際中,都能夠取得成功。流傳百世的箴言告訴人們:不輕易發怒的人,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人,大顯愚妄。

人生有樂也有苦,有順境也有逆境,人生不能總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遠是詩。這是我們該謹記的。

(第二節)冷靜下來,理解別人

不要讓小事牽著鼻子走

應激反應這個詞從上世紀50年代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的防衛反應。現在研究人員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頭腦中產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以便大腦、心髒和肌肉係統吸收更多的氧氣。血管擴大,心髒加快跳動,血糖水平升高。

德國埃森醫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說:“應激反應是無害的。”他說,“使人受到壓力的是長時間的反應。”他的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61%的德國人感到在工作中由於不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而感到有壓力;20%的人抱怨同上級關係緊張;16%的人說在路途中精神緊張。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緊張有80%是自己造成的。”他還經常在討論會上教人們如何不生氣。他還就此寫了一本書《別為小事抓狂》。卡爾森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為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平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

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他的建議是:

(1)表現出感激之情,別人會感到高興,你的自我感覺會更好;每天至少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麼賞識他。不要試圖認為人都應該是完美的,因為,隻要找,總是能找到缺點的,這樣找缺點,不僅會使您,也會使別人生氣;

(2)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沒有必要地花費許多精力。不要老是糾正別人;

(3)常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不要讓別人為您的不順利負責。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實,這樣您會發現,每一天都會突然變得輕鬆得多。

實質內容更重要

提到安迪·格魯夫,你會想到什麼?對,他的那句話——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是個神奇的人。他賦予了英特爾個人化的價值,並使這家公司迅速上升為業界的巨人。

格魯夫不止一次來到中國,向中國同行傳達他的真知灼見。格魯夫言語間閃爍著幽默,語調沉靜有力,說話直來直去。他是一個憑語言就能突顯個性的人。他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極具個性。通過下麵幾段他的自我表述,我們可以洞悉他的價值觀、他的工作態度與他的人生態度,從而我們也不難明白,優秀的人因為什麼而優秀。

我比較重視的理念:

第一是品格好,要誠實。跟人溝通,要直截了當。

第二是我堅信一定要努力工作,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使命,都是通過工作實現的。我們會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難題,但都不是很大的問題,隻要我們努力工作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