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駕馭情感的五個竅門(6)(3 / 3)

我們可能不知道怎樣使自己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甚至根本不希望有解脫,而隻希望可以泄憤。事實上,讓自己解脫出來,是必須的。給自己一個機會,是世上所有的好事之一,非常重要。

佛家有“貪、嗔、癡”的說法,叫做“三毒”。種種不好的事情,都由這“三毒”發展而成,你仔細想一想,就會證實佛說的一點都不錯。生意失敗、損失金錢,往往由貪欲而來;做錯選擇、找錯對象、交錯朋友、做錯事情,往往由愚癡而來;破壞、犯罪,往往由嗔恨而來。人的所有過錯,都離不了貪、嗔、癡三種原因。

這三種毒,犯一次就要吃一次虧。不原諒別人,犯的正是嗔毒;這種毒,在刺傷別人以後,往往要反過來刺傷自己。我們每一個走在修行道路上的人,都知道寬恕別人的重要。在我們還沒有能做到完全寬恕別人的時候,不妨先作一種思維;這種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把報複心清除。

首先,閉上你的雙眼,然後想想那個最令人難以寬恕的人你想把他怎樣?要怎樣才會使你寬恕他?你是不是要他受苦,你才能寬恕他?如果是,你可以想象他正在受苦,受種種的苦;想象完了以後,你不禁會對他產生出憐憫心,會寬宏大量地饒恕他,不再想報複,想真使他這樣受苦。

做這種思維,隻能偶然一次,不可以每天都做。你做完這種思維以後,就應該從此寬恕這個人,永遠消除報複心。

然後你可以在心中反複告訴自己,你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你不會為了小人、小事生氣。這樣重複多念幾遍,一直念到你心無掛礙,氣定神閑。

記住你是強中之強,吉中之吉,你決不再受那些影子的傷害。相信你會給自己增加力量,使自己成為無人能推倒的一座泰山。

這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暗示法。

也有一些人,不懂得怎樣解脫自己。總是念念不忘:某件事做錯,引來很壞的後果;某件事對不起別人,使人家受了傷害等。遇到這樣的情形,要永遠能為自己辯護——你既然慷慨地對別人,也應該慷慨地對自己。

事情總會有變化

有時候,事情隻要不再固執,而是沉靜下來想一想,它就會發生自然而然的變化,而你也能捕捉到這種變化。就如《誰動了我的奶酪》裏那兩隻聰明的小老鼠。

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能使我們及早地調整戰略,作出應對。在新的戰略中,匆匆被鼓勵去采取行動。當然,他的行動需要嗅嗅的引導。匆匆的行動最終表現為結果和價值。

當我們遇到變化時,我們應當像書中的小矮人唧唧一樣直視變化;像嗅嗅和匆匆一樣,將一切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那麼,問題和答案都會變得簡單。羅伯特·彭斯說過:“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變化中不知所措,寧可餓死也不去尋找新的出路。

讓自己預見變化,隨著變化而變化!

應對外界的變化,不能老是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應該勇敢麵對現實、麵對改變,適應不斷發生的變化。變化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應該根據新的變化,做出艱難的調整,以適應變化。一個人不能呆在原來的地方固步自封,也不可能躺在學校中,年複一年依靠它。應及早發現潛在危機,並看出已經發生的變化。立即投入行動!隨著外界變化而變化,並享受變化。應敢於麵對自己的錯誤,坦然麵對自己,自覺改變自己,並將心態調整好,將一切工作、思路做得更好。

做好應對迅速變化的準備。

要克服因成功而形成的傲慢和惰性,需要正確麵對那些曾經有效的東西。放棄那些已經阻礙發展的東西,盡快調整以適應變化。一個人、一個學校,如果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害怕改變現狀,情況又會怎樣?當你無所畏懼麵對改革時,那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陳舊的信念,不會幫助你找到出路,越早放棄舊的觀念,就會越早發現新的出路。遇事不要光會指責別人,抱怨客觀。關鍵就在於要敢於麵對自己、敢於否定自己,一個學校、一個人如果不肯改變,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直視變化,轉機就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