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工作與生活中的情感駕馭法(1)(3 / 3)

這位稽核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顧問越和他爭論,他越要強調職務上的權威。一旦承認了他的權威,爭論自然偃旗息鼓了,而他也同樣變成了一位有寬容態度和同情心的人。

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在跟別人爭論正誤參半的問題上,你要多一點讓步;如果你確實是對的,就少一點讓步。總之,不能失去自製。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認為,“在多數情況下,同事間爭論的結果隻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你贏了,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同事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即使口服,心裏也不服。最糟糕的是,轉過身來,你們還要不得不同在一個屋簷下共事。”

正如睿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

“如果你老是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寧願要那樣一種字麵上的、表麵上的勝利,還是別人對你的好感?

你在爭論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變別人的主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國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麥肯澤,將多年政治生涯獲得的經驗歸結為一句話:“靠辯論不可能使無知的人服氣。”

也就是說,不論對方聰明才智如何,你也不可能靠辯論改變任何人的想法。

如果一個人的心裏對你已經滿懷惡意和衝突,你搬出各家各派的邏輯學,也沒法使他信服。挑剔的父母,盛氣淩人的上司和丈夫,以及嘮叨的太太們都要了解,人們不喜歡改變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可能被強迫或被威脅而同意你我的觀點,但他們會願意接受我們和藹而友善的開導。

仁厚、友善及稱讚比任何爭吵更易改變別人的心意。因此,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從友善開始,謹慎地與別人發生直接的爭論,這將使你的處世藝術進一步提高。

關鍵是怎麼樣讓步,讓步到哪一種程度才不至於難堪,讓你覺得還可以讓對方接受。

提出問題者就要對這個問題通盤考慮。比如,要求長工資的人首先就要確定自己讓步的最大可能性是什麼?如果願意留下來該怎樣讓步?如果不願留下來又該怎樣讓步?這些都要設計好。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當你提出這些要求之後,要想到領導也會對你提了些要求。比如說,既然你要長工資,那他就要要求你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原先的工作範圍之內要你增加工作效率。當然你不希望這樣,而隻是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增加工資,甚至於比原來更少的工作而增加工資。但這肯定是不現實的。既然給你加薪就必須確有價值。那麼,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的讓步也會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希望付出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限度的回報,這是理想主義行為,現實生活中這兩者協調得很好的例子實在少見,往往會是付出了,未見得回報。

做好讓步的準備,在條件相當的時候不必再猶豫,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創造更好的條件,做出更大的貢獻,等待下一次機會。這才不失為明智的做法。

讓壞情緒來得快去得更快

你可曾毫無理由地想朝某人大發雷霆,或是為平時不屑一顧的小事而痛哭流涕,你很可能正處於情緒低潮期、徹底的壞情緒中。不隻你一人有過這樣的經曆。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日常生活中,人們有30%的時間會脾氣古怪、愛發牢騷、易怒,卻不知道原因何在。

似乎你的惡劣情緒屬於沒有根由的突發事件,但實際上壞心情差不多總是歸因於一些煩心事兒,比如跟丈夫吵架或是跟升職失之交臂等。緊張時刻,甚至突發的刺耳的電話鈴聲或是隔壁孩子的吵鬧聲都可能讓牢騷症患者發病。

脾氣古怪與憂鬱並不等於抑鬱症,壞心情持續幾小時或是幾天就會自動消失。如果情況依舊,並且這種情緒已經影響你的工作效率或對孩子的日常照顧,那就轉變為抑鬱症了。這時候你就該尋求專家的幫助。精神萎靡並不會將你打垮,我們為您準備了幾個不妨一試的“壞心情清除術”,你隻要用5分鍾或更少的時間就能完成。

1.采取直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