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記就是記不住,怎麼辦呀?
你有這樣的困惑嗎?老師讓背課文,誰先背完,誰就可以先回家。看著別的同學一個個都背完走了,可是你就是幹著急背不下來,不是記住前麵的又忘掉後麵的,就是背不完整,丟三落四。
記憶是什麼?
記憶是指人的大腦對經驗過的事物進行貯存和再現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把某東西記住,在某個時候想再次知道的時候就能想起來。就好像把某件東西放在抽屜裏,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一樣。
記憶力好不是天生的
世界記憶力冠軍佐治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創造者,他的記憶力非常強。1989年,他在打破吉尼斯紀錄後這樣說道:“我記了30副牌共1560張。那些牌在證人麵前洗了2個小時。我用20小時看了那些牌並記住次序。我可以記錯8張,但我隻記錯了2張。我用了2小時43分鍾講了1560張牌的點數。於是,我創造了吉尼斯紀錄。”
佐治的這種超強記憶力是怎麼形成的呢?原來,有一次,佐治去聽一堂課時,發現自己老是記不住。於是,他就去圖書館找來一些可以幫助記憶力的書來看,從中總結出了記憶規律,再通過訓練,他才有了這麼好的記憶力。
記憶力不是天生的,記不住是很正常的,過目不忘的本領是能夠鍛煉出來的。
記憶有先快後慢的規律
記憶的過程是識記、保持、理解、再認、再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識記是記憶的開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理解是記憶的基本條件,再認和再現是記憶水平和質量的反映。
記憶有自身的規律,這是由遺忘規律所決定的。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是:人在熟記13個無意義的音節後,僅過1個小時,就遺忘了7個;2天後,又遺忘了1個;6天後,雖然遺忘還在進行,但是速度更慢了。可見,當記憶過程一結束,遺忘就開始了。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記憶剛結束,在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很多,越往後則遺忘越少。
正是因為已經記住的東西在遺忘的時候有先快後慢的特點,所以我們要掌握住這個規律,針對遺忘的特點來進行複習。一般來說,剛學過的東西要多複習,以後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時間可以逐漸延長。對於低年級的小同學來說,最好間隔一天,如果你快要考試了,那平時就要多複習,多熟悉課本,進行有意識的背誦,這樣你的記憶效果一定會提高,你也會對增強記憶更有信心的。
找出最佳的記憶時間
每個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早晨和晚上睡覺之前是記憶效果比較好的時間。因為早晨頭腦最清醒,記憶起來相對比較輕鬆;而根據心理學研究,在睡眠中的記憶力是不會下降的,因此,睡覺之前記憶材料,可以減少其他事物的幹擾,從而減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