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早上記憶效果好,那就在早上去背一些東西;如果你是在晚上睡覺之前記憶效果好,那就在睡覺之前記憶一些內容,第二天醒來後進行回憶,這樣效果是比較好的。要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在你的最佳記憶時間裏固定地識記、背誦、理解,直至把知識完全記住。
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
德國偉大詩人和思想家歌德曾斷言:“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當你對某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時,你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全部精神都傾注在學習上麵,這樣就會加強各個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的活動,造成大腦的興奮中心,就能將各種知識信息不斷地傳遞給大腦的神經中樞,因此而留下較深的記憶。
理解是最有效的、最基本的記憶方法
有句話說“欲要記,先要懂”,說的就是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毛澤東說:“感知的東西不一定能理解,但理解的東西則一定能更好地感知到。”理解的實質是建立起各知識點的廣泛聯係,這樣,在記憶時就可以“順藤摸瓜”,由此及彼,記憶效果當然比單純重複要好。
適時休息是提高記憶力的潤滑劑
根據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人們的聽、說、讀、寫各種學習活動,都是由大腦皮層相應的區域主管,進行這些活動時,在大腦皮層相應的區域就有相應的興奮點。如果興奮點長時間在“某一區域”,就會使該區域產生疲勞,注意力分散,反應能力降低,思維遲鈍,記憶減退。及時休息就會使大腦皮層原本勞碌工作的相應部位得以平靜,消除疲勞。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在記憶新的事物時,每記憶三十分鍾後中間休息五分鍾,其效果遠遠超過長時間的連續記憶。這也就是我們每聽四十五分鍾的課後就休息十分鍾的緣故。
科學的記憶方法是提高記憶力的促進劑
法國著名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及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擋才能的發揮。”掌握了科學的記憶法,能夠幫助自己以最少的時間和最少的精力,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學習目的,完成學習任務。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床頭記憶法、嚐試回憶法、比較記憶法、輪換記憶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