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要舉一反三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做題時,不要滿足於得到答案
一道數學題,經常有好多種解法,但我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常常是懷著“為做作業而做作業”的心態,得出答案完事,很少多想還有沒有其他解題方法。要刻意地要求自己一道題至少使用兩種方法解出來,培養一題多解的學習習慣。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
18世紀60年代初,英國北部布萊克本地區住著一個名叫哈格裏夫斯的人。他和妻子一個織布,一個紡紗,以此度日。
有一天,哈格裏夫斯的妻子在紡織的時候,不小心把紡車給碰倒了。奇怪的是,紡車上的紡錘從水平變成垂直,立了起來,仍然骨碌碌地轉動著。哈格裏夫斯就想:原來紡錘立著也能夠轉動。如果在一個框框中並排立著幾個紡錘,用同一個紡輪帶動它們,這樣不就同時可以紡好幾根紗了嗎?想到這裏,他非常高興,馬上就動手做了一個立式紡錘的紡車,在一個框框上並排安置了8個紡錘,一下子使工作效率提高了8倍。後來,哈格裏夫斯用女兒珍妮的名字為之命名,這就是“珍妮紡紗機”的由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發明,竟然成了“震撼舊世紀基礎”的杠杆,成為了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孕育了一場震撼整個世界的新的工業革命。
大膽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舉一反三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平時有個奇思妙想,要大膽地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當慢慢養成習慣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改變,變得越來越靈活了,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提高了不少,遇到相關的知識,很容易就會變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