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用腦時間是指一天中用腦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大腦皮層處於適度興奮狀態,因而注意力集中,觀察力敏銳,思維活躍,想象豐富,邏輯推理嚴密,記憶力強,創造力旺盛。有意識地去選擇和利用自己的最佳用腦時間,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收到最大的效果。
什麼時間學習效果最好
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期,大腦活動的效率是不同的,學習時間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的時候。
那麼,什麼時候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的時間呢?
生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天之內有4個學習的高效期,如果你使用得當,就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消化、鞏固知識。
首先來臨的是你的記憶高潮。
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腦神經處於活動狀態,沒有新的記憶幹擾,此刻認知、記憶印象都會很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如語言、定律、事件等的記憶和儲存。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記熟的可能性強於其他時候,這是第一個記憶高潮。
接著是大腦活躍期。
上午八點至十點是第二個學習高效期,體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知能力和處理能力,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當把握戰機,充分利用大腦興奮來攻關。
複習整理高潮。
第三個學習高效期是下午六點至八點,這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全天學過的東西,加深印象,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入睡前一小時是學習與記憶的第四個高潮期。
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則不易遺忘。
除以上一般性的學習時間規律外,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還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時間規律和習慣。為提高學習效率,要善於發現並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最佳時間段,同時,要養成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的習慣。
人類最佳用腦時間大致分三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物鍾,而生物鍾類型不同的人,大腦節律也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最佳用腦時間。人類最佳用腦時間可分三類:
夜晚型(貓頭鷹型):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為典型的貓頭鷹型。這種類型的人,一到晚上,腦神經細胞就進入興奮狀態。大腦皮層某一區域處於興奮狀態,形成“優勢興奮中心”。此時最易建立條件反射,是最佳用腦時間。“常思常伴夜色來”就是對這種類型人的生動寫照。曆史上貓頭鷹類型的偉人不算少,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都習慣於晚上開始工作,直到淩晨開始休息。
清晨型(百靈鳥型):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是典型的百靈鳥型。這一類型的人,一到清晨思維就活躍,“靈感”隨之而來。此時大腦的優勢中心容易形成,精力充沛。杜魯門早晨一直到中午都忙於公務,而晚上則需要早早休息。
混合型:
絕大多數人屬於這一類型。這些人一天中用腦效率差不多,但也有高低峰。高峰大致在晚上9點和下午5點左右。
找出你的最佳用腦時間
每個人的最佳用腦時間存在個別差異,確定一個人的最佳用腦時間,可采用比較和體會的方法。
想想過去每天什麼時候用腦效果最好,效率最高。也可特意安排在不同的時間完成性質和數量基本相同的學習任務,比較一下什麼時候效率最高,疲勞最小。經過幾天的試驗,就可大致找出個人的最佳用腦時間了。
小朋友們,找到你自己的最佳用腦時間了嗎?安排好你的最佳時間,努力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