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就以最主要的三種比較方法進行講解:
·橫跨度比較法:
所謂橫跨度比較法,就是縱觀事物在同一時期同一狀態下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對比的方法。
(1)可以是同性質事物之間的比較,例如相同級別的中學之間評級。
(2)也能是不同種類事物之間按照某一參照物進行比較,如小學和中學每年開展活動的開支進行比較;
(3)當然也能是在一個事物內部,不同元素的比較,比如一所高中學校的高三和高二班級進行男女生比例比較。
縱跨度比較法。
所謂縱跨度比較法就是縱觀事物發展曆史順序,對應其不同特點進行比較。
時間就是最好的標尺,不僅可以是不同時間的比較,比如,某位學生在一年12個月中整體長身高的曲線圖,還可以是同一時期不同階段的比較,比如這位同學青春期每年的身高增長圖。縱向比較法比較明顯地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容易從其他的形態中區分出來。
理想類型比較法:從具體獨特的現象中抽取一些主要性質,舍棄其他性質而建立的典型或標本。
我們還應加強對理論觀點、理論假設和客觀事實的比較。其實比較的過程就是理論實踐的過程,驗證假設的過程。
如何進行正確的比較,就是要建立統一的標準。隻有這樣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
在社會調查中,對於那些表麵看起來差距特別大的事物,一定要特別留心,注意它們之間的共同本質。相反,表麵看似一致的時候,就要注意它們之間的本質差異。做到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境界。
在社會調查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比較法,它能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對象,發現它們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文1:三種基本的比較法。
文2:橫跨度比較法。
文3:我的學校是名校,他的學校是三流學校。
文4:我們班帥哥多!
文5:我們班美女多!
文6:縱跨度比較法。
文7: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月季花開花了!
文8:理想類型比較法。
文9:咱倆的發型怎麼都這麼漂亮!
分類法。
分類法是指將類或組按照相互間的關係,組成係統化的結構,並體現為許多類目按照一定的原則和關係組織起來的體係表,作為分類工作的依據和工具。
既然是科學地分類,我們就必須遵循嚴謹的規則:
第一、要縱觀全局,針對事物整體定出一個分類的標準。不能對子部分采取不同依據的分類。比如說,將中學生分為好學生、差學生,就是分類根據不同的大忌了。
第二、分類時子項不能大於或者小於母項,而且子項之總和必須等於母項,如若不然就會犯下“子項過多”或者“子項不全”的錯誤。
舉個例子,要是我們把直係親屬分為父母、配偶、兄弟姊妹、子女四項的話,就會鬧出子項過多的笑話,原因是兄弟姊妹在正常的情況下不屬於直係親屬的子項。
第三、對於不同細節的內容是互不相幹的。細節的分類標準不能替代或是幹擾主線的分類標準。比如,把學生分為女同學和男同學、班幹部、小組長,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第四、分類的標準應該是逐級把握的,不能跨級分類。如果跨級分類就會變得不倫不類了。
上麵的例子舉得簡單,假如放到其他的分類中,不注意逐級分類的話,就會很容易造成分類的混亂。
簡而言之,科學的分類必須要按以上的邏輯規則進行。
分類與比較的關係。
人類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是把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不同點單獨拿出來,把相同的進行歸合統一,就可以區別其他的事物了。所以比較就成了前提,而分類就成為了比較的結果。
人類認識事物的第二步,就是要把新興事物劃分到一個類別之後。這個過程要經過全麵係統並且深入的比較,才能分析出不同類別事物的本質和特點。這時比較就是分類的結果了。
分類與比較之間,既有差異,又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
文1:中學生。
文2:直係親屬。
文3:班幹部。
文4:小組長。
文5:學生。
文6:沒從整體考慮分類標準。
文7:子項大於母項。
文8:忽略了細節的分類。
文9:大標題:分類中的禁忌。
文10:分類又可以分為現象分類和本質分類。現象分類是依據事物外部的特征或是事物顯而易見的聯係進行分類。比如,根據年齡分為老年、青年。
本質分類是依據事物關係本質特征或是內部聯係的分類。按照人們收入不同,劃分為不同階層。
分類不單單是簡單將事物分門別類,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起到總結、鞏固提高的結果。它能夠讓複雜的簡單化,能很清晰地標明事物的比例關係和事物的內部結構,有時候甚至能起到科學預見的效果。
6,2分析和綜合。
(27-28)
·分析法。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種現象、一個概念分成較簡單的組成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分析的意義在於細致的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並以此解決問題。
分析方法作為一種科學方法由笛卡爾引入,源於希臘詞“分散”。分析方法認為任何一個研究對象都是由不同的部份組成的,是一種機製。認識事物之初,我們不可能通過肉眼一下子就確定了事物的本質。
什麼是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