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別隨意放棄你的天賦與才能(2)(1 / 3)

在他的眼前,仿佛有一個模特兒,他的錘子和雕刻刀看似不經意的信手錘、戳,但所到之處,立刻出神入化,顯然他“胸有成竹”,一切自在心中。

一般說來,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他表現的作品對象,在他的眼裏,已經不是藝術,而是與他融為一體的真實的、活生生的人,作品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身體的一部分。他一旦進入創作狀態,就會物我兩忘。這就是藝術家們進入創作狀態以後,常常與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歡喜、共悲傷的原因。隻有進入這種狀態的藝術家,才可能創作出振聾發聵的作品;也隻有能進入這種狀態的藝術家,才可能成為能影響人們生活的藝術家。

人們往往把他們的這種狀態錯誤地理解為癲狂和神經失常。事實上,這是醉心於工作時的人的常態。不獨在藝術家的身上存在,在科學家的身上照樣存在。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歌德巴赫猜想,到了入迷的程度,不思茶飯,連走路都在看書,撞到了樹上,還以為是別人撞了自己;諾貝爾成功實現了炸藥爆炸的時候,跑出來大呼小叫,哈哈大笑,而他的身上滿是傷痕,鮮血淋漓。兒童何嚐不是這樣呢,他們在玩玩具時投入的狀態,常常令我們成人發笑,他們將玩具與自己合而為一,難以分割。

一位房地產大亨在講述自己成功時的感受時說:“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動物或者生物,或者我就是一棟房子,一棟棟華麗的、富麗堂皇的房子,或者那一座座坐落在花園之中的房產就是我。我看見它們的時候,就像看見了我自己;我撫摸它們的時候,就像撫摸自己的皮膚;我走在它們的地板上時,就像在自己的胸膛中散步。那種感覺實在太奇妙了,在自己胸膛中散步的感覺,比在太空漫步,比第一次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漫步還令人沉醉千百倍。”

進入這種工作狀態的人們,他們整個的身心都被自己的研究對象鎖定,這時,他們身體中的所有潛能、智能都高度集中在上麵,每一個細胞都在為它們跳躍,靈感洶湧而至,這種狀態下的他們極易獲得成功,或者說,成功對他們來說已經隻剩一步之遙。

有什麼比有這樣的一份工作更令人快樂的呢?

其實,誰都有可能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就要看你願不願意發掘它。

有個盲人選擇以“種花”作為他一生的職業,因為他的父親是位相當有名的花匠,他想向父親看齊。不知情的人認為他很可憐,以為這是“子承父業”,盲花匠別無選擇,殊不知,這是盲花匠自己立定的誌向。當然,這對他來說,的確是件非常殘忍的事,因為身為一個盲者,他根本看不見花的模樣!於是,每當人們告訴他“這些花真美麗”,盲花匠就會用手仔細地觸摸,因為他要將花的美麗感覺,從指尖傳送到他的心裏,真真切切地體會出花朵美麗的意義。當人們告訴他“這花朵真香”,他便會俯下身,用鼻尖小心翼翼地聞著,認真嗅出每一種花的芳香。幾十年過去了,盲花匠一直把花兒當成親友細心照料。因為無盡的付出,不管是玫瑰、牡丹、百合,還是各種名貴的花種,在盲花匠的培育下,都生長得嬌豔無比,令其他花匠羨慕不已。成功需要時間,更需要認真付出,任何局限或阻礙都不是失敗的借口,因為不管什麼困難都一定能克服。就像盲花匠種花,即使看不見,他仍然可以努力靠著各種感官,一點一滴地研究出讓花朵更加美麗的秘方。或許你的外在條件比別人差,但是別忘了,盡心盡力就會創造奇跡,隻要肯用心學習、體會,盡全力付出,總有一天,我們都能像盲花匠一樣,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麗花園。

現實中,上班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每天都要過著從家到公司的兩點一線的生活,並且整天都要麵對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但工作可以因此就不做嗎?或者因此不應該懷有一種熱情去做嗎?

當然不能。在處理工作中事情的時候,首先需要先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就像那位房地產大亨一樣,要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

最好的工作方式

在成功者的天性與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一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一種對自己的理想與使命鍥而不舍的信念,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這些人在生活與工作中始終能夠保持高度的自覺,並且十分渴望去完成工作,正是出於這份熱情,他們才會獲得更重要的機會,才永遠不會失業。

隻要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工作中的失意和挫折都將是暫時的。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會反映在工作的方方麵麵。有一家食品廠登出了招聘啟事,許多人得到消息,紛紛趕來應征。考核的時間還沒到,外麵卻飄起了雨,這時在外麵急著將貨品搬上車的工人跑了進來,向招聘的負責人求援,希望能找幾位應征的人到倉庫幫忙。人事主管於是向大家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幫忙?”隻見一堆人站了起來,表現出服務的熱情,他們跟上前去,個個都非常賣力地幫忙搬貨上車。過了一會兒,廠長來到倉庫,發現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裏,立即找來負責的人問明原因,而負責招聘的人便如實告知。沒想到廠長卻大發雷霆,怒斥道:“亂七八糟!我不是說過了,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招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