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趁他們手頭寬裕的時候催款,也許情況會好些。”
但是這些“如果”並不能解決他所麵臨的問題。於是,在每次催款前,他會仔細想一想如何與不同的客戶打交道,向眼前的客戶催款。這一次,他幹脆使出了“苦肉計”,以此“感動”客戶。
古河的這種認真隨和又富有理性的工作精神,讓老板大為欣賞,沒過多久,他就被提升為經理。後來,他借了一部分錢,買下了一座被人遺棄的廢銅礦。在他一開始進行開采時,就有人嘲笑他,視他為瘋子。但是,他很執著,對世人的嘲笑置之不理。就這樣,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卻不見銅的影子,而資金卻一天一天地在減少。但他一點兒都不氣餒,麵對困境,他想到的不是“如果”,而是如何盡快找到銅。他的這種執著讓員工很感動,4年過去了,一天,一位員工衝到古河麵前告訴他:“銅終於挖出來了。”古河並沒有顯得有多激動,因為這早已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古河完成了別人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有人問古河成功的秘訣,他說:“我認為發財的秘方在於‘執著’二字。”執著的人,能夠得到他所要的東西。隻要執著,就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你前進。執著即是成功之路,又能轉敗為勝。
這種執著讓古河幾乎在一夜間成為富豪。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其間,他是怎樣麵對各種難題的。先前,許多失敗的人,雖口使在失敗後還在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及早放棄,他們除了碰運氣、抱怨、懺悔之外,仿佛無計可施。但是,古河卻不同,他隻是想著如何去做,如何去成功。
所以,工作中一個人遇到難題、犯一些錯誤並不能表明什麼,讓人感到可恥的是他不會思考“如何”,而隻知道用“如果”來詭辯。與之相反的是,成功者往往會通過思考“如何”來掌握局麵,化解難題。對於普通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質“疑”。不要輕易相信你遇到的問題就是無法解決的,同時,要敢於對一些事物提出自己的合理質疑,不要受限於權威或習俗。
(2)勤“學”。知識是思維的動力,一般來說,學習愈勤奮,知識愈豐富,思維就愈敏捷,考慮問題的角度與方式就越靈活。
(3)攻“難”。任何難纏的問題都是由一些小問題相互交織而成的。所以,攻克難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分解問題。另外,難題的攻克對於提升信心,積累經驗都是至關重要的。
(4)求“變”。看問題不要太死板,針對眼前的問題要學會靈活應對,如有些事情人們會認為是“死情”,但若是換個方式看,也許會看到解決的辦法。
(5)務“本”。解決問題的目的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改變工作現狀,實現目標。
不要把空閑時間變成空白時間
執著人生如同一次馬拉鬆長跑,它考驗的不隻是一個人的耐力,而且還有他的速度。一個不會與時間賽跑的人,他的執著更像是一次散步,即使目標明確,也終究是一個落伍者。大凡能夠出人頭地的人,他們的執著更像是百米衝刺,每一分一秒都在出成績。
所以,在執著的過程中,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拖垮一個人,其中關鍵不在於你是否能走在時間的前麵,而在於你是否可以讓時間增值,尤其避免把一些空閑時間變成空白時間。
不可否認,有些人聰明伶俐,悟性較高,做任何事都可以快速地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但是這些人往往在工作、生活與學習中毫無建樹。他們致命的弱點是,不善於讓自己的時間“變廢為寶”。他們會片麵地追求效率,或者是一時的成績,事情過後便會高枕無憂,然後迫不急待地去放縱自己。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最常見例子,有些人為了進修,或是為了繼續深造,往往會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有時他們會專門請一段假期去加緊時間學習,然後再放下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間還會騰出時間徹底放鬆自己,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既耽誤了學習,又影響了工作。而一些務實的人往往不這麼做,他們善於在工作與生活之餘擠出時間來學習,讓學習成為工作與生活之餘的一種調劑,而不是一種負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閑時間,在車站等車上班會消磨一些時間,在擁擠的路上要打發掉一部分空白時間,每晚在電視機麵前要消耗一些時間……在一些懶散人的眼中,它們往往意味著無聊,而在執著人的眼中,卻是一筆看不見的財富。
如果你隻是按部就班,為工作而工作,為吃飯而吃飯,為消遣而消遣,那麼可以肯定,你沒有足夠資本比別人做得更優秀。例如,從事同樣一件工作,有人整天無所事事,有人卻過得很充實,原因就在於,後者總是會讓自己的腦子裏有事做。他們會在睡覺前考慮明天的計劃,在與人交流時不忘向別人學習,在候車時不忘梳理一下工作思路……當這已經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時,他自然會生活得充實,工作得高效。
所以,並不是在時間麵前搶死搶活、分秒必爭才是利用時間,如果你能把自己50%的空閑時間都利用起來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多做100%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