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具體動作時,都有繪出圖形或線條的意思,區別是:“畫”的結果是畫上圖形、符號,“劃”的結果是劃開、劃破或刻上痕跡;“畫”多用筆類作工具,“劃”多用尖銳的東西作工具。
和(hé)、合(hé)
辨析:
“和”和“合”都有融洽的意思,但“和”強調感情融洽、關係協調,如和睦;而“合”強調符合、相同,如合得來。
兩字還都含有一共、一起的意思,但“和”突出連帶、追隨等意思,如和盤托出、隨聲附和等;而“合”突出全、都、整個,如合家。
洪(hónɡ)、宏(hónɡ)、鴻(hónɡ)
辨析:
“洪”“宏”“鴻”都有“大”的意思,區別是:“洪”本義指大水,引申為大,與“洪”組成的詞,多強調聲音、體積、容量等,如洪水、洪流、洪亮等;“宏”本義指屋子深、大,引申為廣大,其組成的詞,多表示規模,如宏偉、宏願、宏圖等;“鴻”本義指大雁,引申為書信、宏大、廣博等,多用與文字、文化有關的人或物,如鴻雁、鴻鵠、鴻儒等。
涵(hán)、函(hán)
辨析:
“涵”和“函”都有將其他東西包在裏麵的意思,但“函”隻能作名詞,表示匣子、封套、信封、信件等,如書函、函套、公函、函授等。“涵”可作名詞,如涵洞;也可作動詞,表示包容、包括,如包涵。
恨(hèn)、狠(hěn)
辨析:
“恨”指怨恨、仇恨,表示一種心理活動,引申為遺憾、懊悔,如恨之入骨、悔恨等;“狠”指凶狠、殘忍,可引申為堅決、嚴厲、抑製感情等,如狠毒、狠抓等。
候(hòu)、侯(hóu)
辨析:
“候”可作名詞,表示時節、變化著的情況或程度,如時候、候鳥、症候等;也可作動詞,表示等候、看望、問安等,如候車、問候等。
“侯”隻能用作名詞,為封建爵位之一,也泛指達官貴人,如諸侯、王侯等。
晃(huǎnɡ)、恍(huǎnɡ)、幌(huǎnɡ)
辨析:
“晃”指亮光閃耀刺眼,還可以指很快地閃過,如晃眼、虛晃一槍、一晃而過等;“恍”本義為模糊、不清楚,引申為似乎、好像,如恍如夢境,還表示猛醒,如恍然;“幌”指帳幔、簾帷,如幌子。
荒(huānɡ)、慌(huānɡ)
辨析:
“荒”最初表示荒蕪,如荒地、開荒、落荒而逃等,還可以表示荒涼、荒廢、荒誕、嚴重的缺乏、迷亂、放縱,如荒村、糧荒、荒淫等。“慌”意為心中慌亂、慌張,如驚慌、恐慌等。
徨(huánɡ)、惶(huánɡ)
辨析:
“徨”與“彷”構成聯綿詞“彷徨”,意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不知往哪個方向去;“惶”隻表示懼怕,與心理有關,如惶恐、驚惶等。
換(huàn)、喚(huàn)
辨析:
“換”表示用交易物品的方法使對方的東西到我這邊來,引申為變換、更改,如交換、換口味等;“喚”表示用語言招呼人過來,如召喚、使喚等。
渙(huàn)、煥(huàn)
辨析:
“渙”意為離散、分散,如渙散、渙然等;“煥”意為光明、光亮,如煥發、煥然一新。
慧(huì)、惠(huì)
辨析:
“慧”意為聰明、有才智,如智慧、聰慧、慧眼等;“惠”意為仁愛,引申為好處、給別人好處、溫和、柔順或表達一種敬意,如恩惠、平等互惠、惠顧、賢惠等。
憾(hàn)、撼(hàn)
辨析:
“憾”指失望、不滿意,如遺憾、缺憾、憾事等;“撼”指搖、搖動,如搖撼、震撼等。
豪(háo)、毫(háo)
辨析:
兩字都可以作名詞,“豪”表示才能出眾的人,如文豪、英豪等;“毫”表示人或鳥獸身上細而尖的毛,也可指毛筆,如毫毛、揮毫等。
兩字都可以作形容詞,但“豪”表示氣魄大、直爽、痛快或權勢強盛,如豪放、豪華、巧取豪奪等;“毫”表示極少、一點兒,如毫無頭緒、毫無道理等。
涸(hé)、錮(ɡù)
辨析:
“涸”指(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如枯涸、幹涸等;“錮”的本義為熔化金屬填塞物體的空隙,引申為禁止、監禁、閉塞等,如禁錮。
獾(huān)、鸛(ɡuàn)
辨析:
“獾”是一種哺乳動物,如狗獾、豬獾等;“鸛”是一種鳥,如黑鸛、白鸛等。
悍(hàn)、捍(hàn)
辨析:
“悍”指勇猛,如悍勇、精悍、短小精悍等;“捍”指保衛、抵禦,如捍衛、捍禦等。
頜(hé)、頷(hàn)
辨析:
“頜”用作名詞,表示口腔上下部的骨骼和肌肉,如上頜、下頜等。“頷”可用作名詞,表示下巴,如燕頷虎頷、頷聯等;作動詞時,表示點頭,如頷首。
嗥(háo)、號(háo)
辨析:
兩字都表示叫,但“嗥”隻用於野獸,如狼嗥;“號”則多用於人或物,如哀號、號哭等。
皓(hào)、浩(hào)
辨析:
“皓”形容潔白,如皓發、皓首等;還表示明亮,如皓月當空。“浩”指水勢盛大,如浩瀚、浩大等。
翰(hàn)、瀚(hàn)
辨析:
“翰”原指羽毛,後來指毛筆、文字、書信等,如翰墨、揮翰等;“瀚”指廣大,如浩瀚、瀚海等。
弧(hú)、狐(hú)
辨析:
“弧”指圓周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如弧線、弧光、弧度等;“狐”是一種哺乳動物,品種較多,一般通稱為狐狸。與“狐”相關的詞意蘊豐富有趣,如狐疑、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
J
進(jìn)、近(jìn)
辨析:
“進”主要表示由外入內,如進門、上進等;而“近”與“遠”相對,主要表示距離短、親密、靠近,如近郊、親近、迫近、舍近求遠等。
架(jià)、駕(jià)
辨析:
“架”的本義為放東西的用具或支撐東西的結構,用作動詞時,表示支撐、搭起、爭吵等,如架梯子、架橋、吵架等;還可用作量詞,用於某些有支柱的物體,如一架鋼琴。“駕”的本義為把車套在馬背上,多用作動詞,表示駕車、騎、乘、操縱、控製和驅使等,如駕駛、駕馭等。
俱(jù)、具(jù)
辨析:
“俱”可作副詞、形容詞,表示全、都、齊備,如麵麵俱到、萬事俱備等。“具”可作動詞,表示準備、備辦、具有、陳述或寫出,如具備、具呈、具名等;也可作名詞,表示用具、才能、人才等,如家具、才具等;還可以作量詞,用於某些整體的事物,如一具死屍。
撿(jiǎn)、揀(jiǎn)
辨析:
兩字都是動詞,在表示拾取的意思時可以通用,如撿(揀)廢品、撿(揀)東西等;在表示挑選意思時,不能用“撿”,隻能用“揀”,如挑三揀四。
踞(jù)、據(jù)
辨析:
“踞”表示占據、坐或蹲,如盤踞、龍盤虎踞等;“據”表示占有、憑借、依據以及可以用做證明的事物,如據為己有、據險固守、據理力爭、論據等。
靜(jìnɡ)、淨(jìnɡ)
辨析:
“靜”表示沒有聲響、不動、使平靜或清靜等,如寂靜、安靜、靜止等;而“淨”表示清潔、沒有剩餘、純、隻等,如幹淨、吃淨、淨重等。
績(jì)、跡(jì)
辨析:
“績”本義指將麻纖維搓成線,後指功績、成果,如政績、豐功偉績等;“跡”與腳的動作有關,指留下的痕跡、事物或做過的事情,如足跡、痕跡、事跡、史跡等。
漿(jiānɡ)、槳(jiǎnɡ)
辨析:
“漿”指一種較濃的液體,也可指用粉漿或米湯浸紗、布或衣服使幹後發硬發挺,如豆漿、紙漿、漿洗等;“槳”指劃船用具,多為木製。
竟(jìnɡ)、競(jìnɡ)
辨析:
“竟”表示樂曲終了,引申為終止、完畢、終於、出乎意料之外,如未竟之業、有誌者事竟成、竟然等;“競”表示競爭、競賽,如競技、競走、競相、競選等。
竣(jùn)、峻(jùn)
辨析:
“竣”指完成、結束,如竣工;“峻”指山高而陡,也可指嚴厲,如峻拔、嚴峻等。
集(jí)、積(jī)
辨析:
“集”和“積”都可作動詞,指由少到多的積累。相對而言,“集”強調的是把分散的東西聚合在一起,如召集、集資、集郵等;“積”強調的是一點點積累,時間愈久,積聚愈多,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多,如積壓、聚積、堆積等。
鍵(jiàn)、健(jiàn)
辨析:
“鍵”意為插門的金屬棍子,引申為某些樂器、打字機或其他機器上使用時按動的部分,如關鍵、琴鍵、鍵盤等;“健”指具有活力、強壯,引申為使強壯、在某一方麵顯示的程度超過一般、善於,如健康、健身、健談等。
腈(jīnɡ)、睛(jīnɡ)
辨析:
“腈”指的是烴基和氰基的碳原子連接而成的化合物,如腈綸;“睛”指眼珠,如眼睛、畫龍點睛、火眼金睛等。
緝(jī)、輯(jí)、楫(jí)
辨析:
“緝”表示緝拿,如緝捕、緝毒、緝私等;“輯”表示搜集材料編成書刊、整套資料、書籍等按內容或發表先後次序分成的各個部分,如編輯、輯錄、專輯,這部叢書分為五輯等;“楫”表示槳,如舟楫。
疆(jiānɡ)、僵(jiānɡ)、韁(jiānɡ)
辨析:
“疆”指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邊界,如邊疆、疆土等;“僵”指僵硬,也可指事情難於處理,停滯不前,如僵屍、僵直、僵持、僵局等;“韁”指牽或拴牲口的繩子,如韁繩、脫韁野馬等。
蹶(jué)、橛(jué)、撅(juē)
辨析:
“蹶”意為摔倒,比喻失敗或挫折,如一蹶不振;“橛”指短木樁,如木橛子;“撅”指翹起、折、當麵使人難堪,如撅嘴、撅一根樹枝、撅人等。
漸(jiàn)、慚(cán)
辨析:
“漸”的本義指水名,引申為逐步、逐漸,如漸變、漸進、漸漸等;“慚”指因做錯事而感到羞愧,如慚愧、慚色、慚顏等。
菅(jiān)、管(ɡuǎn)
辨析:
“菅”指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如草菅人命;“管”指竹製的管樂器、圓筒形的物體、管理或負責、保證或有把握、教養、約束教導、過問、參與等,如管道、管賬、管保、管教、管閑事等。
嘰(jī)、譏(jī)
辨析:
“嘰”為象聲詞,形容禽鳥等的叫聲,如嘰嘰喳喳、嘰嘰咕咕等;“譏”指譏諷,如反唇相譏、譏笑等。
技(jì)、伎(jì)
辨析:
“技”意為技能、本領,如技術、技巧、技能、技藝等;“伎”古代指以歌舞為業的女子,引申為手段、花招,如故伎重演、伎倆等。
疾(jí)、急(jí)
辨析:
兩字都可以作動詞,“疾”表示憎恨、厭惡,如痛心疾首、疾惡如仇;“急”指焦躁不安、著急、氣惱或發怒等,如急人之難、急著回家、不要急等。
兩字都可以作名詞,“疾”表示生活上的痛苦、病,如疾苦、諱疾忌醫;“急”表示緊急嚴重的事,如應急、當務之急等。
兩字都有急速的意思,“疾”著重於快而猛,多指具體的事物或動作,如眼疾手快、疾風勁草等;“急”著重於迅速而猛烈,多指液體之類,如急流、急流勇退、急湍等。
矯(jiǎo)、嬌(jiāo)、驕(jiāo)
辨析:
“矯”指矯正、強壯、勇武、假托等,如矯枉過正、矯健、矯飾、矯命等;“嬌”指柔嫩、美麗可愛、嬌氣、過度愛護,如嬌嬈、嬌媚、嬌滴滴、嬌慣、嬌生慣養等;“驕”指驕傲、猛烈,如驕橫、驕矜、驕陽等。
佼(jiǎo)、皎(jiǎo)、姣(jiāo)
辨析:
“佼”指美好、超出一般的,如佼人、佼好、佼佼等;“皎”意為白而亮,如皎潔、皎皎等;“姣”意為相貌美,如姣美、姣好等。
拮(jié)、詰(jié)
辨析:
“拮”與“據”合用構成聯綿詞“拮據”,表示缺少錢,境況窘迫;“詰”意為追問、責問,如盤詰、反詰、詰難等。
崛(jué)、倔(jué)、掘(jué)
辨析:
“崛”指(山峰等)突起,還可以指興起,如崛起、奇崛等;“倔”指執拗不屈於人,如倔強;“掘”指刨、挖,如發掘、挖掘等。
K
闊(kuò)、擴(kuò)
辨析:
“闊”與“擴”都有寬、大的意思,但“闊”隻能作形容詞,表示遠、空泛、麵積大、富裕、久遠等,如闊步、高談闊論、闊佬等;而“擴”隻能作動詞,表示增大,如擴張、擴大等。
刻(kè)、克(kè)
辨析:
“刻”常作形容詞,表示苛求或程度很深,如苛刻、深刻、刻苦等;而“克”常作動詞,表示克服、攻取、製服,如克製、克敵製勝等。
懇(kěn)、墾(kěn)
辨析:
“懇”指真誠、請求,表示一種態度或心願,如懇切、誠懇、敬懇等;“墾”指翻土、開墾(荒地),如墾地、墾荒等。
顆(kē)、棵(kē)、稞(kē)
辨析:
“顆”多指小而圓的粒狀物,如三顆子彈、一顆心等;“棵”用作量詞,多指植物,如一棵樹、一棵草等;“稞”最初是指顆粒飽滿的穀子,現多用於青稞。
犒(kào)、搞(ɡǎo)
辨析:
“犒”指犒勞,即以酒食等慰勞,如犒賞;“搞”指做、幹,引申為設法得到、弄,如搞生產、搞材料、搞垮等。
愷(kǎi)、皚(ái)
辨析:
“愷”意為快樂,與心情有關;“皚”意為潔白,如皚皚。
窠(kē)、巢(cháo)
辨析:
“窠”指鳥獸昆蟲的窩,如鳥窠、貓窠、蜂窠、窠臼等;“巢”除指鳥、昆蟲等的窩外,還可用來比喻盜匪等盤踞的地方,如匪巢、傾巢出動等。
L
聯(lián)、連(lián)
辨析:
“聯”和“連”都可作動詞,都表示多個東西銜接在一起的意思。區別是:“聯”主要表示聯結、聯合,側重於對等事物的聚合,各部分的關係是並列的,如聯盟、並聯、聯歡等;“連”主要表示連接、連續,側重於不同事物的銜接,如連續、連日、牽連等。
姥(lǎo)、佬(lǎo)
辨析:
兩個詞都隻能作名詞,“姥”指老年的女性,如姥姥;而“佬”指成年的男性,如闊佬。
兩(liǎnɡ)、倆①(liǎnɡ)②(liǎ)
辨析:
“兩”表數目時指一加一,作量詞單位時指斤的十分之一。“倆”讀liǎ時意為兩個;讀liǎnɡ時專用於“伎倆”一詞。
“兩”是數詞,組詞時,後麵可以帶量詞,如兩張、兩個、兩頭等;“倆”是合音字,組詞時,後麵不能再帶量詞,如“咱倆”意為我們兩個人,不能寫成“咱倆個”。
理(lǐ)、裏(lǐ)
辨析:
“理”主要用作動詞,表示辦理、管理、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或意見(多用於否定)等,如處理、理財、置之不理等;也可作名詞,表示紋理、道理、事理或特指自然科學、物理學等,如條理、合理、理科等。
“裏”主要用作名詞,表示眾人聚居的地方、家鄉、紡織品的反麵、裏邊的、裏邊等義項,如鄰裏、故裏、被裏、裏屋等。
煉(liàn)、練(liàn)
辨析:
“煉”指用火燒製,引申為仔細推敲使字句簡潔精當,如煉句、煉字等;“練”的本義為煮熟生絲,引申為練習、熟練、見識廣或經驗多等,如演練、幹練等。
凡表示熔冶金屬及錘煉使之純、精、韌等意思的,都用“煉”;凡表示經驗多或反複學習、訓練的都用“練”。
欄(lán)、攔(lán)
辨析:
“欄”用作名詞,指欄杆、養家畜的圈或固定張貼用的地方(設施),也可指報刊書籍在版麵上用線條、空白隔開的部分,如石欄、牛欄、宣傳欄、專欄等;“攔”主要用作動詞,有阻止、不讓通過的意思,如攔截、阻攔等。
鈴(línɡ)、玲(línɡ)
辨析:
“鈴”表示金屬製成的響器,引申指形狀像鈴的東西,如杠鈴、啞鈴等;“玲”表示與玉有關,隻能作構詞語素,與“瓏”組成聯綿詞“玲瓏”,最初形容玉器的精巧細致,又引申指人的靈活敏捷,如嬌小玲瓏。
攣(luán)、孿(luán)
辨析:
“攣”的本義為用繩子係住、牽引著或表示手腳彎曲不能伸直,如攣縮、痙攣等;“孿”指的是雙胞胎,如孿生。
欒(luán)、巒(luán)
辨析:
“欒”指的是欒樹,一種喬木;“巒”指的是山(多指連綿的),如山巒、峰巒等。
洌(liè)、冽(liè)
辨析:
“洌”指水清,如清洌;“冽”指寒冷,如凜冽。
纜(lǎn)、攬(lǎn)
辨析:
“纜”主要作名詞,表示拴船用的鐵索、多股粗繩或由多股組成的像繩子的東西等,如線纜、電纜等;“攬”隻能作動詞,表示用繩子等把分散的東西聚攏到一起、拉到自己這方麵或自己身上來、保持、摟等,如招攬、獨攬大權、攬住等。
晾(liànɡ)、諒(liànɡ)
辨析:
“晾”指把東西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使幹燥,也指放在太陽下曬,引申為撇在一旁不理睬,如晾幹、晾曬,把他晾在一旁等;“諒”意為不計較、料想,如諒解、體諒、諒他不能來等。
蠟(là)、臘(là)
辨析:
“蠟”指動物、礦物或植物所產生的油質,也可指蠟燭,如石蠟、點蠟燭等;“臘”意為祭祀眾神或冬天(多在臘月)醃製後風幹或熏幹的食品(魚、肉、雞、鴨等),如臘月、臘肉等。
粱(liánɡ)、梁(liánɡ)
辨析:
“粱”是穀子優良品種的統稱,可指精美的主食,如高粱、黃粱美夢、粱肉等;“梁”指支撐房屋的橫木,凡房屋、橋梁、物體或身體上隆起或成弧形的部分都用“梁”,如棟梁、橋梁、山梁等。
摟(lǒu)、鏤(lòu)、縷(lǚ)
辨析:
“摟”指兩臂合抱、用胳膊攏著或用作量詞指周長相當於兩臂合抱的東西,如摟住、這棵樹有一摟粗了等;“鏤”指雕刻,如鏤刻、鏤骨銘心、鏤空等;“縷”指線,引申為有條理、詳詳細細或作量詞指細長而輕柔的東西,如細針密縷、縷述、一縷頭發、一縷炊煙等。
蕾(lěi)、雷(léi)
辨析:
“蕾”是名詞,指含苞待放的花朵,如蓓蕾、花蕾等;“雷”是名詞,表示雲層因放電而發出的巨響、軍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如雷電、水雷、雷管等。
潦(liáo)、繚(liáo)
辨析:
“潦”為古水名,在遼寧省。“潦”可構成潦草、潦倒等;“繚”指纏繞、用針斜著縫,如繚繞、眼花繚亂、繚褲子等。
瞭(liào)、嘹(liáo)
辨析:
“瞭”指從高處或遠處觀察,如瞭望、瞭哨等;“嘹”是形容詞語素,如嘹亮。
戮(lù)、戳(chuō)
辨析:
“戮”意為殺、並,如屠戮、殺戮、戮力同心等;“戳”表示用手或尖銳物體刺或捅、因猛戳另一物體而使本身受傷或損壞、豎起等,如戳穿、打球戳了手、把棍子戳起來等。
麟(lín)、鱗(lín)
辨析:
“麟”為麒麟,形狀像鹿,如鳳毛麟角、麟鳳龜龍等;“鱗”指魚鱗,也可指像鱗一樣的東西,如鱗片、鱗波、鱗次櫛比、遍體鱗傷等。
M
茫(mánɡ)、芒(mánɡ)
辨析:
“茫”本義為渺無邊際,隻能作形容詞,表示不明白或看不清楚,如渺茫、茫然、茫茫無際等;“芒”本義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隻能作名詞,表示某些植物子實的外殼上長的小刺或指某些針狀的東西,如麥芒、鋒芒、光芒等。
緬(miǎn)、湎(miǎn)
辨析:
“緬”的本義為細絲,引申為遙遠、久遠,如緬想、緬懷;而“湎”則表示沉迷於某事,如沉湎。
泯(mǐn)、抿(mǐn)
辨析:
“泯”表示滅除、消失,如泯滅、童心未泯;“抿”表示收斂、合攏或以嘴唇輕微沾一下碗或杯子,略微喝一點,如抿嘴笑。
貿(mào)、冒(mào)
辨析:
“貿”表示交易、交換財物,如外貿、貿易等;“冒”有不顧的意思,可引申為觸犯、違犯、用假的充當真的向外湧或漏出來等,如冒犯、假冒、冒煙等。
“貿”可作副詞,表示輕率、魯莽,如貿然;“冒”可作形容詞,表示輕率、莽撞,如冒昧、冒失等。
謎(mí)、迷(mí)
辨析:
“謎”隻能作名詞,表示謎語或尚未弄明白的問題,如謎團、謎底等;“迷”主要用作動詞,表示醉心於、分辨不清、使迷惑或使陶醉等,如沉迷、迷失、景色迷人等。
密(mì)、秘(mì)
辨析:
兩字都有秘密之意,但“密”主要用作形容詞,表示隱蔽的、間隔小、關係近、細致等,如密報、稠密、親密、精密等;也可作名詞,表示隱蔽的、不公開的事,如保密、告密等。“秘”常作形容詞,表示不公開的、罕見的,如神秘、隱秘、奧秘等;也可作動詞,表示保密、閉塞,如秘而不宣、便秘等。
棉(mián)、綿(mián)、錦(jǐn)
辨析:
“棉”指棉花或像棉花的絮狀物,如棉布、石棉等;“綿”意為絲綿、綿延、薄弱、柔軟等,如連綿、綿薄、綿軟等;“錦”是一種帶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色彩華麗,如錦緞、錦上添花、錦繡等。
蔓(màn)、曼(màn)
辨析:
兩字都有延展的意思,但“蔓”強調向四周擴展;而“曼”則強調向長度延伸。
漫(màn)、謾(màn)
辨析:
“漫”指水滿後溢出來,還有淹沒、到處、廣闊、隨便的意思,如漫遊、漫談等;“謾”指輕慢、沒禮貌,多與言語有關,如謾罵。
“漫罵”與“謾罵”的區別:前者指隨意而罵,即亂罵,一般沒有固定的對象;後者指用輕慢、嘲笑的態度罵,著重指態度粗暴無禮,一般有固定的對象。
模(mó)、摹(mó)
辨析:
“模”和“摹”都有照著樣子做的意思,區別是:“模”著重於照著原來的樣子做,如模仿、模擬等;“摹”著重指照著樣子畫或寫,如描摹、臨摹、摹寫等。
丏(miǎn)、丐(ɡài)
辨析:
“丏”表示遮蔽、看不到;“丐”表示乞求、乞討或以乞討為生的人,如乞丐、丐食等。
汨(mì)、汩(ɡǔ)
辨析:
“汨”不能疊用,隻用於“汨羅江”,發源於江西,流經湖南入洞庭湖;“汩”可以疊用,形容水流動的聲音或狀態。
N
耐(nài)、奈(nài)
辨析:
“耐”表示受得住、禁得起,如吃苦耐勞、痛苦難耐等;而“奈”表示怎樣、如何的意思,如無奈。
腦(nǎo)、惱(nǎo)
辨析:
“腦”即腦子,是人或動物中樞神經的主要部分,如大腦;“惱”指生氣、憤怒、煩悶、苦悶,如惱羞成怒、苦惱等。
躡(niè)、鑷(niè)
辨析:
“躡”表示放輕(腳步)、追隨或追蹤、踩,如躡手躡腳、躡蹤、躡足等;“鑷”意為鑷子,還可表示(用鑷子)夾。
蘖(niè)、孽(niè)
辨析:
“蘖”是指樹枝被砍伐後重新長出來的芽,泛指從植物莖的基部長出來的新枝,如萌蘖、蘖枝等;“孽”古時指非正妻所生的兒子,現指邪惡、罪惡、不孝或不忠等,如妖孽、作孽、罪孽、孽臣等。
獰(nínɡ)、擰(nínɡ)
辨析:
“獰”形容麵目凶惡似獸,如猙獰、獰笑、獰惡等;“擰”指用雙手捏住扭轉,如擰耳朵、擰幹毛巾等。
糯(nuò)、懦(nuò)
辨析:
“糯”指具有黏性的米穀,如糯米;“懦”意為軟弱無能、膽小怕事,如怯懦、懦夫等。
暖(nuǎn)、曖(ài)
辨析:
“暖”可以作形容詞,表示天氣不冷也不熱,如春暖花開、風和日暖等;也可作動詞,表示使東西變熱或使身體變暖,如暖酒、暖手等。
“曖”隻能作形容詞,表示昏暗不明,如昏曖;也可與“昧”組成“曖昧”,表示(態度、用意)含糊、(行為)不光明,如態度曖昧、關係曖昧等。
赧(nǎn)、赦(shè)、敕(chì)、赫(hè)
辨析:
“赧”表示因害羞或慚愧而臉紅的樣子,如羞赧、赧然、赧顏;“赦”表示免除或減輕刑罰,如赦免、十惡不赦等;“敕”指皇帝的命令和詔書,還可指告誡、警告,如敕命、戒敕等;“赫”本義為火紅色,引申為顯明、盛大,如顯赫、赫赫、赫然等。
嫋(niǎo)、鳧(fú)
辨析:
“嫋”意為柔軟細長,如嫋娜、炊煙嫋嫋等。“鳧”是一種水鳥,形狀像鴨子而略小,棲於湖泊中,俗稱野鴨;也表示在水裏遊,如鳧水。
O
毆(ōu)、歐(ōu)
辨析:
“毆”是動詞,意為打,如毆打、鬥毆等;而“歐”是名詞,為歐洲的簡稱。
P
叛(pàn)、判(pàn)
辨析:
“叛”隻能作動詞,表示背離,如叛徒、叛國等。“判”可作動詞,表示分辨、評定、判決,如裁判、判案等;還可作形容詞,表示明顯不同,如判若兩人。
葡(pú)、匍(pú)
辨析:
兩字都不能單用,“葡”與“萄”組成“葡萄”,指一種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也可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匍”與“匐”組成“匍匐”,表示身體貼著地麵爬行或身體貼近地麵,如匍匐前進。
賠(péi)、陪(péi)
辨析:
“賠”的本義為補償損失,與錢有關,引申為虧本、道歉,如賠本、賠禮等;“陪”的本義為加厚土層,引申為隨同做伴、從旁協助,如作陪、陪審等。
脾(pí)、啤(pí)
辨析:
“脾”是人或高等動物的內髒之一(橢圓形,赤褐色,質柔軟,在胃的左側),如脾胃、脾髒、脾氣等;“啤”專指啤酒,如生啤、紮啤等。
磐(pán)、盤(pán)
辨析:
“磐”作名詞,表示巨大的石頭,如磐石(厚而大的石頭)。
“盤”可以作名詞,表示盛放菜肴等的淺底器皿,形狀或功用像盤的東西以及商品的行情等,如菜盤、算盤、開盤等;也可以作動詞,表示纏繞或環繞、仔細查問或清點、砌或壘(炕、灶)、轉讓(工商企業)等,如盤繞、盤貨、盤根問底、出盤等;還可以作量詞,如一盤磨。
篷(pénɡ)、棚(pénɡ)、蓬(pénɡ)
辨析:
“篷”有船帆之意,又指遮避風雨陽光的設備,多用葦席竹木、帆布等製成,如車篷、帳篷等;“棚”的本義為用來遮蔽風雨、日光或保溫等的設備,用竹木等搭成架子,上麵覆蓋席、布等,引申為簡陋的小房子或指天花板,如涼棚、工棚、頂棚等;“蓬”的本義為一種草本植物,引申為蓬鬆或作量詞用於枝葉茂盛的花草,如蓬著頭、一蓬鳳尾草等。
飄(piāo)、漂(piāo)、瓢(piáo)
辨析:
“飄”指隨風搖動或飛揚,也可形容腿部發軟,走路不穩,如飄揚、兩腿發飄等;“漂”指停留在液體表麵不下沉,也可指順著風向、液體流動的方向移動,如樹葉漂在水麵上、漂移等;“瓢”指用來舀水或撮取麵粉等的器具,如水瓢、瓢潑等。
抔(póu)、杯(bēi)
辨析:
“抔”意為用手捧東西,如一抔土(一捧土);“杯”指盛飲料或液體的器具,也指杯狀的獎品,如茶杯、銀杯等。
頻(pín)、瀕(bīn)
辨析:
“頻”本義為皺眉,引申為屢次、多次,如頻繁、捷報頻傳、頻頻招手等;“瀕”本義指水邊,引申為靠近、接近、臨近,如瀕臨、瀕危等。
蟠(pán)、幡(fān)
辨析:
“蟠”指盤曲,如虎踞龍蟠、蟠桃等;“幡”指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如幡幟、幡然。
Q
氣(qì)、汽(qì)
辨析:
“氣”、“汽”均可指氣體,區別是:“氣”指空氣,也可泛指自然狀態下的各種氣體,如空氣、氧氣、沼氣等;而“汽”指液體或固體受熱而變成的氣體。
歉(qiàn)、欠(qiàn)
辨析:
“歉”與“欠”都有表示不足的意思,但“歉”專指農業收成不好,如歉年;而“欠”表示缺少、不夠,如欠佳、欠揍等。
“歉”可作動詞,表示對不住別人,如歉意、歉疚等;也可作形容詞,表示收成差,如歉收、歉年等;還可作名詞,表示歉意,如抱歉、道歉等。而“欠”主要作動詞,如虧欠、欠款等。
屈(qū)、曲(qū)
辨析:
“屈”和“曲”都有表示彎曲的意思,區別是:“屈”用作動詞,多用來表示彎曲的動作,如屈指可數;也可指心情不舒暢、憋悶,如委屈。“曲”用作形容詞,多用來表示事物的形狀不直,如彎曲、曲徑。
闕(què)、闋(què)
辨析:
“闕”泛指帝王的住所或表示神廟、陵墓前豎立的石雕,如宮闕;而“闋”主要表示終了或歌曲、詞的數量單位,如樂闋、填詞一闋。
洽(qià)、恰(qià)
辨析:
“洽”的本義為沾濕、浸濕,引申為和睦,如融洽;“恰”的本義為用心,引申為妥當、合適,如恰當。
兩字都可作形容詞,區別是:“洽”還可作動詞,表示接洽,如洽談;“恰”則可作副詞,表示正好,如恰好。
鉗(qián)、嵌(qiàn)
辨析:
“鉗”可以作名詞,表示鉗子,如老虎鉗;還可以作動詞,表示夾住、限製,如鉗住釘子、鉗製等。
“嵌”隻能作動詞,指鑲嵌,如嵌銀。
鵲(què)、雀(què)
辨析:
“鵲”作名詞,指喜鵲;“雀”也作名詞,為鳥類的一種,如燕雀。
罄(qìnɡ)、磬(qìnɡ)
辨析:
“罄”是用盡、完結的意思,如罄盡、告罄、罄竹難書等;“磬”指用玉石等製成的樂器,也可指寺廟中拜佛時敲打的用銅做的響器,如編磬、鍾磬齊鳴等。
譴(qiǎn)、遣(qiǎn)
辨析:
“譴”表示斥責、舊指官吏被貶謫,如譴責,譴謫;“遣”表示派出去、使離去、排除等,如調遣、遣送、排遣等。
橇(qiāo)、撬(qiào)
辨析:
“橇”是古時在泥路上行進時所乘的工具,今指滑雪工具,如雪橇;“撬”指借助工具用力扳,如撬門、撬鎖等。
樵(qiáo)、憔(qiáo)、礁(jiāo)
辨析:
“樵”指木柴、打柴,如砍樵、樵夫等;“憔”指憔悴,形容人瘦弱,麵色不好看;“礁”指江河海洋中的岩石,如暗礁、礁石、觸礁等。
R
絨(rónɡ)、茸(rónɡ)
辨析:
“絨”表示柔軟細小的毛、上麵有一層絨毛的紡織品等,如絨衣、絨毛等;“茸”表示草在初生時柔細的樣子、才生出來帶細毛的鹿角、濃密細軟等,如鹿茸、綠茸茸等。
揉(róu)、柔(róu)
辨析:
“揉”隻能作動詞,指反複搓、團弄等,如揉眼睛、揉麵等。
“柔”可作形容詞,表示柔軟、溫和,如柔弱、溫柔等;也可作動詞,表示使之變柔或溫順,如懷柔政策。
蹂(róu)、糅(róu)
辨析:
“蹂”指用腳來回踩、踐踏,如蹂躪;“糅”的本義為雜飯,引申為混雜,如糅雜、糅合。
融(rónɡ)、溶(rónɡ)、熔(rónɡ)
辨析:
三字都有化開的意思,但“融”的使用對象常為自然現象及生活用品,即冰雪、蠟燭等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融化,如冰雪融化;“溶”的使用對象為化學物質,即固體物質在某種溶劑裏化開,如溶液、溶解;“熔”指物質受熱後化為液體,使用對象常為金屬,即金屬受熱到一定程度時變成液體,如熔斷、熔合、熔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