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上課沒有好好聽講。
2.知識點太難,孩子沒理解,從而無法回答。
3.孩子學習時沒有動腦思考,眼睛雖然看著書本,但對知識點確實不理解。
4.孩子雖然知道,但表達能力有限,表達不出來。
5.孩子當時心情不好,不願回答。
其實,很多事情的誘因都不是單一的,孩子一問三不知也一樣。家長不能簡單粗暴地將責任完全推到孩子身上。在沒了解清楚原因之前,家長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的語氣去引導孩子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再與孩子共同探討解決方法。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沒關係,你不要自暴自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學習這些知識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你這麼誠實,媽媽很欣慰。接下來媽媽陪你一起尋找‘不知’的原因,好嗎?”
“你怎麼會一問三不知呢?是在課上沒聽懂嗎?”
“對你來說,這個知識點的確是有些難度,具體是哪裏不理解呢?”
“怎麼啦?你看起來心情很不好啊!願意跟媽媽說說嗎?”
麵對一問三不知的孩子,家長不要一味地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並試圖通過責備、批評來強化孩子的責任,想讓孩子自責、愧疚,進而認真學習。事實上,這種方法極易引起反作用。為了讓孩子把知識點學紮實、學到位,家長要學會使用恰當的話術來幫助孩子找到一問三不知的原因,而後針對具體原因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孩子總是抱怨作業太多寫不完,甚至不想寫作業,這令很多家長都十分苦惱。當遇到這種情形時,有些家長會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一些不合適的話術來對孩子進行各種指責和說教,比如:
“作業多嗎?我看你就是不想寫作業。”
“你有這抱怨的工夫,還不如好好寫作業。你趕快寫,不寫完不準睡覺!”
“作業多也是為你好,少廢話,你趕緊寫。”
“就你作業多,別人就不多嗎?”
“多什麼多?我看是你廢話多,趕快寫!”
當家長采用上麵這些話術應對孩子的抱怨時,無形中會將親子間的溝通推入不良境地,常常會讓孩子帶著不愉快的情緒去寫作業,這對孩子的注意力、學習效率都會產生負麵影響。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抱怨作業太多呢?具體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麵簡單地列舉比較常見的幾種原因。
1.孩子不願意長時間坐著寫作業,抱怨是希望家長調整一下學習計劃。
2.題目難度大,孩子有畏難心理。
3.孩子心不在焉,不想做作業。
4.學習效率低。
5.作業量確實過多了。
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時,如果家長隻是一味地指責孩子,那既不利於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不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因此,家長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和語言來感染孩子,幫助孩子克服這個難題。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我也覺得今天的作業稍微有點多,但如果做好時間安排,還是能很快寫完的。你製訂寫作業的計劃了嗎?”
“怎麼啦?你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嗎?”
“你說的作業多指的是所有作業吧!雖然每科作業不多,但加起來還是不少的。咱一科一科地做,相信很快就可以搞定啦!”
“你是不是不想在書桌前坐那麼長時間啊?你可以做完一科休息一會兒嘛!”
當孩子以抱怨的心態向家長傾訴作業多時,家長要對之回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而且言語間要對孩子的心理感受表示理解和認同,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更積極、高效地完成各科作業。
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有些孩子總是一遇到難題就求助家長,全部作業做下來,孩子能求助無數次。這令家長很是頭疼,常常會氣急敗壞,繼而對孩子說一些不太合適的話術,比如:
“你別一遇到難題就找大人幫助呀!”
“你就不會自己動腦子思考一下嗎?”
“喊什麼?你行不行啊?要是我不在家,你這作業是不是就不做了?”
“別動不動就喊媽,那是你自己的作業,遇到難題也應該自己去解決,喊媽不管用!”
“平常咋不見你喊媽喊得這麼勤?這會兒知道喊媽了?”
上麵這些話術都帶有一定的消極情緒,不但會激發孩子的對抗心理,還會打擊孩子尋求幫助的積極性,增加孩子的挫敗感。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一遇到難題就求助家長呢?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孩子極其依賴家長,遇到難題首先想到的是找家長。
2.孩子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主見。
3.孩子懶得動腦,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孩子一遇到難題就求助家長時,家長與其氣急敗壞地訓斥孩子,不如保持平和的心態,借助恰當的話術引導孩子解決難題。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哪個知識點把你難住了呀?你都用了哪些解決方法呢?”
“這道題確實有點兒難度,你先別著急,調整好狀態,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