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沒做出來,你心裏一定很不開心吧?你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呢?”
“你想要我幫你什麼呢?幫你梳理一下這個知識點可以嗎?”
家長要學會巧借孩子求助的機會,運用話術引導孩子積極應對難題,幫助孩子掌握解決難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培養並提升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學習時往往會思維僵化、死板,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老師怎麼講、家長怎麼說、書上怎麼寫,他就怎麼做,完全不懂得靈活變通,這令很多家長哭笑不得。在麵對這種情況時,有些家長常常會用言語對孩子進行一番嘲諷和挖苦。比如:
“你這榆木腦瓜,怎麼就一點都不開竅呢?”
“你能不能有點兒自己的想法,不要總是這麼呆板?”
“你怎麼就一根筋呢?你就不能稍微轉轉彎,換一種思維方式嗎?”
“既然這種方法解不出來,你就不會靈活點兒,換一種方法或思路嗎?”
“你真是沒救了!這道題和書上例題的題型、解法一樣,你竟然告訴我不會做!”
孩子思維僵化,不懂得靈活變通,這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也不利於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其實,孩子思維僵化,不懂得靈活變通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點。
1.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度,完全掌控著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直接剝奪了孩子的想法和選擇權。
2.父母自己思維僵化,無法給孩子營造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想象空間。
3.孩子的認知有限,總是片麵、孤立、非黑即白地對待學習。
4.孩子思想單一,眼界狹窄,排斥新事物,導致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
5.孩子沒有主見,不願開動腦筋,將老師、家長的話及書本上的內容奉為金科玉律。
在本該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極強的時期,孩子卻表現得思維僵化。家長在焦慮的同時,切記不能忽略導致孩子思維僵化、不懂靈活變通的原因。家長除了要從自身尋找原因之外,還可以借助話術引導孩子敞開心扉,從孩子的話語中尋找其思維僵化、不懂靈活變通的其他原因。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你要不嚐試一下省略掉某些不必要的、無關緊要的步驟呢?”
“這道題目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唯一的,你可以試著找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媽媽認為這道題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呢!你要不要動動腦筋挑戰一下呢?”
“老師、家長的話也可能是錯誤的哦!比如,剛剛這道題,媽媽說的就不對。你要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照媽媽的方法去做,那不就錯了嘛!”
孩子思維僵化,不懂得靈活變通,無疑會阻礙其智力的發展。因此,家長對此要重視起來,但這個重視並不是強製要求孩子立刻、馬上做出改變,而是先找到原因,再逐步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先複習,再寫作業,最後預習,這幾乎是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常規步驟。然而,有些孩子很排斥預習,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去預習,而家長又常常以“讓你預習,都是為你好”為出發點。於是,親子間就產生了衝突,很多家長難免會對孩子說一些不恰當的話術。比如:
“讓你預習是為了提高你的聽課效率,都是為你好。”
“課前不預習,課上聽不懂。你不想預習也得預習,這事沒得商量。”
“讓你預習又不是在害你,還不都是為了培養你的自主學習能力嗎?”
“我逼你預習,你雖然現在不高興,但以後你肯定會感謝我。”
誠然,對孩子來說,預習會有很多好處,比如,可以保證聽課質量,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等。但是,這些好處需要以孩子對預習抱有主動、積極的態度為前提。如果孩子不願意預習,家長又強行要求孩子坐下來預習,那這些好處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其實,孩子不願意預習是有原因的,常見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孩子認為預習沒有必要,反正老師上課都是要講的,何必要花時間去預習呢?
2.完成當天作業之後,孩子很疲憊,沒有精力去預習。
3.孩子本身的學習興趣就不高,從心底排斥預習。
明智的家長會根據孩子的狀態來尋找孩子不願意預習的原因,而後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話術,引導孩子對預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我看你對預習的積極性不高呀!是覺得自己即使不預習,也能聽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嗎?”
“跟媽媽說說,你覺得預習有必要嗎?理由是什麼?”
“讓你預習是為了幫助你提高聽課效率,但我看你現在已經很疲憊了,咱今天就先不預習了,免得你明天沒有精力好好聽課,反而降低了聽課效率。但是預習是個很好的學習習慣,以後還是要堅持的!”
“你知道嗎,認真預習會提高學習興趣哦!你要不要試一試,先預習一兩科呢?”
家長要求孩子預習,終歸還是希望預習能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好處。因此,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找到孩子不願意預習的根本原因,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話術引導,爭取讓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