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沒有給你講過,大人說話時小孩子不能插嘴?為何我都講了幾十遍了,你的老毛病還是不改?”
“你沒看見媽媽正在跟別人說話嗎?你老插嘴是怎麼回事兒啊?”
麵對大人談話時孩子插嘴的情形,家長常常會對孩子進行質問或指責,很少會去探究孩子插嘴背後的原因。家長在不了解原因的前提下,隻是一味地質問或指責孩子,非但不能使孩子意識到亂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反而會使孩子感到委屈,甚至會使孩子缺失安全感。因此,在孩子插嘴時,家長首先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其次才是冷靜理智地去分析原因。通常情況下,孩子總插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點。
1.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想被大人看到。
2.孩子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
3.孩子對大人所討論的事情感興趣,想參與其中。
4.家長也喜歡在外人麵前插話,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5.孩子沒有耐心等待,有問題就想立刻得到家長的解答。
了解孩子亂插嘴的原因後,家長就可以提前想好對策,幫助孩子逐漸改掉亂插嘴的習慣。同時,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借助話術引導或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沒有被忽視。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如果你正在和好朋友聊天,媽媽總在旁邊插嘴,你會不會覺得媽媽很煩呢?”
“大人正在談話時,你總在旁邊插嘴勢必會幹擾大人交談,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媽媽要和同事說說工作上的事,你需要自己玩一會兒。如果中途你有什麼話要跟媽媽說,媽媽希望你能耐心地等我們把事談完,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媽媽希望你在插話之前能給媽媽一個信號,比如,‘不好意思,我需要打斷一下’。然後,在獲得媽媽允許之後再說話。當然,最好是不要插話!”
“如果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那我會很不高興的。”
家長不要將孩子總插嘴定義為不好的、消極的行為習慣。事實上,孩子總插嘴展現了孩子的求知欲強、表現欲強和思維敏捷。因此,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懂得適合插嘴的時機、方式和場合,以保護孩子的求知欲、表現欲,保持孩子的思維敏捷性。
看電視本身屬於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不是什麼傷害人的洪水猛獸,但若是沉迷於看電視,那性質就不一樣了。孩子沉迷於看電視,不但會危害孩子的視力和聽力,還會阻礙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對孩子的傷害極大。這也是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沉迷於看電視的部分原因。當孩子沉迷於看電視時,大多數家長常常會粗暴地關掉電視,而後對孩子進行一番說教。下麵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說教的一些話術,值得大家引以為戒。
“你要是把看電視的精力用在學習上,那我還用得著擔心你的成績嗎?”
“你現在正是好好學習的年紀,但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電視,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染上的惡習。”
“電視劇有啥好看的?你有那看電視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會兒書,多學習一會兒呢?”
“都幾點了,你還看電視哪!明天這學還上不上了?”
大多數家長在粗暴地關掉電視之後,常常還會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說教、嘮叨一番,想以此來勸導孩子好好學習。然而,家長這麼做非但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更容易招孩子厭煩,誘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大親子間的隔閡。很顯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掉沉迷於看電視的習慣。因此,家長要尋找導致孩子沉迷於看電視的具體原因,然後再製定相關的解決方案。一般情況下,導致孩子沉迷於看電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家人也沉迷於看電視。
2.孩子缺少爸爸媽媽的陪伴,電視成了孩子的“保姆”。
3.親子關係不和諧,孩子通過看電視與家長反抗。家長越不讓看,孩子越要看。
4.孩子出現認知偏差,以為可以通過電視學到知識。
按理說,找到具體的原因,就能製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但是,不論家長采取什麼解決方案,最終都免不了要用話術與孩子溝通,而此時的話術往往決定了解決方案能否順利實施以及實施效果如何。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看電視的時間已經結束了哦,你該去洗臉啦!”
“寶貝,再過半小時,你看電視的時間就要結束了,到時候我們可就要乖乖去睡覺啦!”
“媽媽已經按約定的時長調好了鬧鍾,一會兒鬧鍾響了,你要主動關掉電視,好嗎?”
為了幫助孩子養成有節製地看電視的習慣,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放下手機,離開電視,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其次,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正確溝通,和孩子一起商討看什麼節目,看多長時間,並製訂一個合理且孩子願意接受的計劃。最後,家長要做好監督,要學會用話術提醒和引導孩子改掉沉迷於看電視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