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帶孩子出遊的話術(2 / 2)

在出遊的過程中孩子鬧情緒時,家長務必把握好話術,以免因為話術不合適而使孩子心裏不安,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另外,家長用好話術可以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安撫孩子的情緒。

在帶孩子旅遊的途中,很多孩子對途中的所見所聞都會感到好奇,他們總是纏著家長問這問那,有些問題更是問得無厘頭,讓家長無從回答。當孩子問題太多時,有些家長會顯得很不耐煩,從而對孩子說一些不太合適的話,比如:

“你哪來那麼多‘為什麼’,就你問題多,煩人!”

“你別問了,這些問題等你長大了自然會明白的!”

“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還用得著問嗎?”

“你不要再問了,安靜地賞會兒景,行嗎?”

上麵這些話術都將家長煩躁、不耐煩的情緒直接表現出來了,這不但會打擊孩子提問題的積極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孩子的好奇心,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大人在旅途中遇到新鮮事物時,難免也會多問幾個為什麼,何況孩子呢?通常,孩子在旅途中總問為什麼,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孩子的好奇心強,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2.孩子的求知欲強,愛動腦筋。

3.孩子在旅行中被家長忽視,總問為什麼是為了彰顯存在感,讓家長關注自己。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愛問為什麼,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使,是孩子好求知、愛思考的表現。而家長態度的好壞是能否嗬護孩子好奇心、保護孩子求知欲的關鍵。這個態度主要是通過家長的話術體現的。因此,家長在麵對孩子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時,不但要耐心應對,還要注意使用恰當的話術來回答。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媽媽想先聽聽你是怎麼想的。”

“你覺得呢?你認為會是什麼原因?”

“你先猜猜看這是什麼?”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平,媽媽也答不上來。要不我們去向導遊谘詢吧?”

家長回答孩子提問的話術的好壞,是孩子好奇心能否得以持續、認知能否得以提升的關鍵。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一點耐心,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孩子拓寬視野,增加知識,構築認知。

家長帶孩子外出旅遊時,常常會遇到孩子玩開心了不想回家的情形。這種時候,怎麼與孩子溝通就成了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有些家長會因為情緒不耐煩而對孩子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術,比如:

“不想回家,那你就自己留在這裏吧!”

“你是玩‘瘋’了吧?你走不走?你不走,我抱你走,往後不會帶你來這裏玩了!”

“你不回家,是吧?好,那你以後就別回去了!”

“你玩得差不多就行了啊!咱都出來幾天了,該回家了!”

上麵這些話術其實是家長在強勢地與孩子進行暴力溝通,這會給孩子傳遞一種“爸媽不愛我”的信息,使孩子的內心失去安全感。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出現遊玩時不想回家的情景,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孩子喜歡這個旅遊景點。

2.孩子在整個旅程中玩得很愉快。

3.孩子遇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

大多數時候,孩子外出遊玩時不想回家,那說明他玩得很開心,這也是家長帶孩子外出遊玩時最希望看到的。如果因為孩子不願離開,而破壞了整個旅程愉悅的氛圍,那不免會有些遺憾。因此,當孩子玩得高興而不願意回家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話術,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尊重自己,能看到自己的需求。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溝通話術的建議。

“你願意和媽媽分享一下不想回家的原因嗎?”

“我看得出來,你很舍不得這裏,但我們的旅程結束了,要回家了。來,媽媽抱抱你。”

“你可以選擇繼續留在這裏玩,但是爸爸媽媽不能繼續留下來陪你,我們得回去上班。你真的想一個人留在這裏玩嗎?”

“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裏,媽媽答應你,下次一定再帶你來玩。不過這次我們真的得回家了,因為假期結束了,媽媽得繼續回公司上班,你得回學校上課了。”

當孩子玩“瘋”了而不想回家時,家長不要急著用不恰當的話術來催促他,以免讓孩子覺得厭煩,進而情緒崩潰,當眾鬧情緒,和家長唱反調。家長可以借助話術來安撫他的情緒,讓他感受到父母是愛自己的,自己應該回家了。這樣可以爭取給親子旅遊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