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家長的鼓勵和肯定。不是每個成績優秀、比賽獲獎、被老師表揚的孩子都能得到家長的鼓勵,相反,得到的可能是否定和打壓。這是為什麼呢?父母鼓勵孩子的話術又該怎麼說呢?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回家後,家長的內心其實也很欣慰。但是,為了不讓孩子驕傲,他們常常會選擇隱藏自己內心的喜悅,說一些打壓孩子信心的話,還時不時督促孩子不要驕傲,要更加好好地學習。下麵是一些家長常常打壓孩子信心的話術。
“瞧你那興奮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拿第一名了呢。”
“你別驕傲,爭取下次再前進幾名。”
“你有啥好開心的,人家×××考得更好,也沒像你這麼高興。”
“瞧你這沒出息的樣子,有本事下次考個第一名啊!”
上麵這些家長自以為不會讓孩子驕傲自滿、不思進取的話術,常常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麵影響,使孩子缺乏自信。其實,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取得好成績都需要滿足以下一個或多個前提條件。
1.孩子對近期所學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
2.孩子平時在學習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成績一直在穩步上升。
3.孩子學習狀態良好。
4.孩子考試前在複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可以說,孩子取得的每一個好成績都離不開平時的努力,而每一個取得好成績的孩子的內心都非常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他們都期望家長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而這些都會從家長的話術中得到體現。由此可見,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家長的話術也十分重要。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你一定很開心吧!媽媽也為你感到高興呢!”
“這次成績確實很不錯,看來你對最近所學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啊!”
“媽媽知道你在考試前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些功夫沒白費呢!”
“你這次進步了很多哦!你有沒有覺得以後的壓力很大呀?”
其實,家長合適的話術對孩子是有激勵和導向作用的,尤其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因為家長合適的話術裏麵包含了對孩子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的認可。這種認可是提升孩子自信、增強孩子學習動力的關鍵。因此,家長務必注重話術訓練,切勿因話術不當而挫傷孩子的進取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學習動力。
有些家長太過於看重考試成績了,以至於當孩子在與學習無關的其他領域獲獎時,他們很難發自內心地為孩子感到高興,反而常常會說一些打擊孩子的話術,比如:
“你這個獎有什麼含金量啊?隨便一個小孩都能拿到。”
“你又不是考試拿獎,至於這麼高興嗎?”
“你不就是拿了一個獎嗎?它又無法提高學習成績。”
“你拿這種獎有什麼用,上學期間,還是學習最重要。”
殊不知,在家長的這些打擊話術下,孩子獲獎後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很容易會轉變成失落感和無力感,甚至孩子與家長之間也會產生嫌隙,親子間的隔閡隻會越來越大。家長這些打擊孩子的話術,其實對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極其不利的,很可能是扼殺孩子興趣、消除孩子天賦優勢的罪魁禍首。一般來說,孩子能在某個比賽中獲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孩子平時就對比賽的領域十分感興趣,願意主動去探索和學習。
2.恰好比賽內容就是孩子的優勢和長處。
3.孩子想通過比賽增強自己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其實,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探索和學習,更利於培養他們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思維力,這對他在學校的學科學習也是極有幫助的。因此,當孩子參加比賽獲獎時,家長切不可因為此獎項與孩子的考試成績無關而采用不恰當的話術去打擊、傷害孩子,以免遏製了孩子的興趣和優勢。下麵是給家長的一些話術建議。
“恭喜你獲獎了呀!說明你在這方麵還挺厲害的呢!你現在是不是很開心呀?媽媽也替你感到開心呢!”
“不錯不錯,能把個人興趣發展到獲獎,說明你很厲害嘛!”
“給你點個讚!你要再接再厲,但不要因此忘了學習哦!”
“哇!看來你在這個領域很有天賦!以後學習之餘,你可以多在這個領域花點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