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難忘啟蒙師(1 / 2)

如果說,作為一名學者、作家,我的文筆還算流暢、簡潔。這得力於我在少年時代打下的語文基礎比較紮實。從小學到中學的語文老師,他們對我的啟蒙之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我這大半輩子,寫過幾百萬字。但第一篇作品——嚴格地說,是第一篇作文的寫作、刊出情景,至今還曆曆在目。1943年,我虛歲7歲,在今建湖縣高作鎮蔣王莊小學讀二年級。夏一華老師教我們寫作文。他要我們把看到的有意思的事寫下來。我想起我們一群小夥伴在一小塊空地上種雞毛菜(即小青菜)的情景,覺得很有趣,便用毛筆在仿紙上寫道:“雞毛菜長出來了,綠油油的,多好看哪。蝴蝶在上麵飛來飛去,多快樂呀!”夏老師看後,微笑著,用紅筆在我的作文上批了一個優字,並貼在教室的土牆上,這就是發表了。同學們下課後都去看,我自然很高興。夏老師肯定我這篇作文,雖然隻有短短的五句,但文字通順,沒有錯別字,字也寫得很認真。我的第一篇作文,受到夏老師的表揚,對我以後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我幼小的心靈茅塞頓開:什麼叫寫作?這就是寫作嘛!由此打消了對寫作的神秘感。

夏老師是個溫文爾雅的人,皮膚白淨,身材痩弱,穿長衫,戴禮帽。一次我在描紅簿上,竟然寫下“夏老師像個大姑娘”一行大字。這真是沒大沒小,太不尊重老師了。夏老師看到後很生氣,用戒尺打了我的手心幾下。但他顯然是手下留情,我並不感到很疼。自從這次“大姑娘”風波後,夏老師仍然耐心地教我如何寫作文,並不時表揚我。我兒時相當淘氣,又不講衛生,頭上長了不少虱子。夏老師沒有嫌我,有時下課後,還幫我捉虱子。當時我就產生聯想,他批改我的作文,改掉錯字,跟在我的頭上捉掉虱子差不多。令人痛惜的是,夏老師隻教了我們一個多學期的課,便因患肺結核病倒,不久即去世,年僅20多歲。歲月悠悠,近一個甲子過去了,我常常想起這位第一個在寫作道路上扶我學步的老師。沒有當初的第一步,哪有我後來漫長的、通往成功之路的步履啊?

上了初中後,葛葵先生、王文燦先生、唐則堯先生,對我的作文熱情鼓勵、嚴格要求,激發了我的作家夢,同樣是令我終身難忘的。1949年秋,我考入鹽城師範初中部(前身是著名的海南中學),教我們語文的是葛葵先生。他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比起小學時代的老師,他真是位大學問家了!他對曆史、古典文學、現代文學,都很熟悉。教語文課,分析主題、文章作法,深入淺出,對相關作家的生平,娓娓道來,津津有味,並不時講起他參加南京學生反饑餓、反內戰遊行示威活動的情景。他當時念的是他們寫在大橫幅上的一首詩,我至今仍記憶猶新:“黃金美酒萬民血,玉盤佳肴百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歡聲到處哭聲高。”他提倡課餘要多讀現代作家的作品。正是在他的啟發下,我由讀傳統武俠小說、舊小說,轉而讀新文藝作品,《小二黑結婚》、《呂梁英雄傳》、《茅山下》、《新兒女英雄傳》等,便是我最早接觸的新文藝作品,使我大開眼界。葛先生給我們出的第一篇作文題,是《我最崇拜的人》。我看過小說《精忠說嶽》,便寫了我崇拜嶽飛及為什麼崇拜嶽飛。葛先生在課堂上表揚我這篇文章寫得好,但指出,嶽飛是個愚忠,這一點不值得效法。顯然,他是懂得曆史唯物主義的。非常遺憾的是,葛老師因肺病複發離職,住院治療,在家休養,於1953年去世,還不到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