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西什庫隨想(1 / 1)

幾年前,我去澳大利亞開會,並探親。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多月內,我參觀了不少名勝古跡,躑躅在墨爾本的街頭巷尾。

當我看見隻有一百多年曆史的金礦山,仔細端詳再現當年華工開礦情景的實物、圖片、塑像、影像資料,憑吊雖然不大卻香火旺盛的關帝廟……心中不禁感歎:澳大利亞政府及文化人是多麼珍視曆史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身為北京人,應該感到三生有幸,他們讓澳洲人以及美國、北歐某些開國曆史很短的老百姓,羨慕至極。何故?因為北京遍地是寶——我指的是曆史寶藏。

就拿我居住的西什庫大街來說吧。何謂西什庫?其實,在明朝,這裏是紫禁城內西邊的十個庫房,由宦官掌管,直接為皇帝服務。明清之際,江山易主,社會動蕩,野史訛言,不脛而走。有人認為,崇禎皇帝十分自私,這些庫房裏埋藏著大量金銀,他都不肯拿出來救濟災民,充當軍餉,以致亡國。其實是無稽之談。清兵占領北京後,也曾打開這些庫房,挖掘地下,卻一無所獲。三年前,我從方莊搬到這裏安家。頭腦裏三百多年前的曆史舊案,仍然揮之不去。我曾向附近的建築工人打聽,在西什庫段施工時,有未出土金銀或別的文物?他們說,什麼也沒有。在我的心目中,這段曆史公案終於畫上了句號。

一年四季,晨昏月夕,我經常在西什庫大街附近散步,留連徘徊,這裏有多少動人心魄的往事,令人緬懷,令人回味啊!往西什庫大街南端右側,矗立著巍峨的天主教堂。一百年前,義和團手持大刀,身上揣著“刀槍不入”的神符,圍攻教堂多日,但區區血肉之軀,終究擋不住洋人的子彈,紛紛倒下,雖前仆後繼,但不過是白送死而已,隻好潰散。而今,呐喊聲、槍聲,早已風吹雨打去,信教的善男信女,每天心情平靜地來向他們崇敬的天主致敬。但是,我們不應當忘記,西什庫教堂是一百年前那一頁悲劇的見證:盲目排外、愚昧,製造了多少可憐、可悲的犧牲品。教訓是沉痛的。

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人物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充當支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曆史上,有很多為了國家民族慷慨赴義、舍身成仁的英雄,用他們的熱血,澆灌著神聖的國土,培養著莊嚴的民族精神。在西什庫大街北端右側,有座金台飯店,這是北京屈指可數的老飯店,清末建造,是真正的百年老店。

1912年1月26日,住宿在金台飯店的、年僅25歲的革命黨人彭家珍,懷著對黨的無限忠心和對滿清專製王朝的一腔怒火,身揣炸彈,走出飯店,走到近處的大紅羅廠街,守候在保皇黨頭子良弼的家門前。當良弼剛要登上汽車時,彭家珍毅然用炸彈將他炸死,彭家珍因頭部中彈也當場犧牲。英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1912年8月,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追認他為大將軍。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而今,良弼舊宅,大體完好,見證了彭家珍彪炳千秋的曆史一瞬間。

在西什庫大街及附近,有太多的曆史故事。我呼籲:在西什庫大街和北京其他曆史悠久的街道,應建立曆史角一一也就是辟一個角落,介紹這裏豐富的曆史。通過影像等手段,向人們展示這裏曆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這裏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也是增加首都人文內涵,吸引遊客駐足的重要環節。其實,自古以來,曆史遺產就是鼓舞人們奮進的精神號角。讓我們吹響曆史號角,讓它的聲音,回蕩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2005年8月24日